第251章(第1页)
“充军和发配为奴则是一种派生刑,像是我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发配披甲人为奴,这里的披甲人说的就是士兵,因为他们要穿甲,发配披甲人为奴主要是将犯人送去边疆驻军所在地,给当地驻军当奴隶使用,常见的地方就是宁古塔这一类的边疆。”
“清朝的死刑也区分为斩刑和绞刑两种,实践中还有凌迟、枭首等等酷刑,但是不是常见刑罚,通常也需要皇帝下令或者法律专门规定才会采用。”
“因为刑罚的多样,所以大家看到的对于鸦片罪行的处罚才会有不一样的变化。”
“但不管怎么样,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刑罚,基本都是脱胎于笞杖徒流死五刑。”
“但是清朝在禁绝鸦片后,也迎来了西方国家的反扑,进入鸦片战争。”
“说到底,鸦片战争,不是为了鸦片,而是为了经济利益。”
“因为在清朝和西方国家的贸易中,大量白银流入清王朝,早早发展出资本主义,商人具有议会地位能够左右国家决定的西方国家一看,这怎么行?我们也要从清王朝赚钱啊!”
“但是自给自足的清朝经济很难给与西方国家赚钱的空间,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商人开始动歪脑筋,用鸦片来赚取利益。”
【阳的玩不过,玩阴的】
【不思怎么精进产品和服务,就想着不入流的手段】
【我说阿美莉卡试图制裁我们的企业的时候怎么那么流氓,原来是一以贯之、自古有之的“优良”
传统啊!】
“鸦片战争,其实是一场经济贸易战争。”
“这时候可能就要问了,到底是多大的贸易差,才让外国人这么坐不住?”
“我们首先提出一点反常识的常识,大家印象里,清朝闭关锁国更甚于明朝,但事实上,清朝对外贸易的活跃度远高于明朝,如果以海外贸易总量计算,和宋朝都可以一比,或者说超过了宋朝。”
【这确实有点反常识】
【这还是我认识的清朝吗】
“大家对于宋朝和清朝经济会有这么大的误解,主要在于宋朝算是民富,清朝贸易虽然发达,但是民众远远谈不上富裕,富裕的主要是贵族、官员和豪商。”
“对于清朝底层百姓来说,可能生活地确实不如宋朝京畿、江南、两湖、川蜀地区的百姓好。”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区别呢?”
伍爱华继续自问自答:“因为清朝采用了十三行制度。”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实并不是不对外进行贸易。”
“清朝初年,清朝的贸易主要集中在满洲和俄国的边境贸易,康熙年间开始进行海外贸易,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口岸。”
“清朝所谓的海禁,是不允许平民下海,并不是不允许外国商船靠岸,也不是不允许官府的船只出海。”
“一开始的时候,清朝的海禁就是为了对抗郑氏海上势力。”
【郑成功举的也是反清复明的旗帜吧?】
【明朝海军实力基本只剩下郑家了?但是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海战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比不过,所以一开始的海禁应该是战略性的政策】
【我听说郑成功是海盗出身啊?】
【怎么可能,人家可是国姓爷,赐姓朱的!】
“清朝初期,顺治帝下令,北到天津、南到广东的所有沿海地区禁止商人民众私自出海,违令者斩,在郑成功□□之后,顺治帝再次下令,东南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防止他们暗中支援郑氏家族。”
“当时的要求是寸板不能下海,就是为了杜绝各地百姓给郑氏提供援助,或者干脆投奔郑氏在台湾的据点。”
【这个我知道,我看过韦小宝】
【虽然……但是……】
【我替前面的说:虽然金庸大历史功底好,但是你也不能拿小说当正史看啊!】
【郑克塽的名字总是对的吧?他投降了清朝?】
【他那也是没办法,施琅都贡献澎湖列岛了,还硬挺不成?】
【而且当时他们争权夺利还挺厉害的,很多郑氏族人都不满郑克塽,背着他也有人勾勾搭搭,就是有的勾搭想要篡权,有的勾搭清朝】
【郑氏虽然投降了,但是朱三太子和他的后人不是一直都在吗[狗头]】
【真的,明朝造反:官逼民反,清朝造反:反清复明!】
“而后,随着郑氏家族的投降和没落,没有了心腹大患,清朝的海禁逐渐宽松,康熙先是废除了北方的海禁,而后□□,废除全国的海禁,并且设立了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大港口海关进行贸易。”
“而这些地方中,最出名的就是广州十三行。主要原因是乾隆年间,为了规范海防,乾隆规定各国商人只能在广州进行交易,虽然这个规定执行地并不严格,但是一口通商的格局也渐渐奠定下来。”
“《广东新语》中说:海禁甚严,人民不得通澳;而藩王左右阴与为市,利尽归之。”
“在通商的各项物资中,清朝皇帝最看重的就是粮食。”
“康熙时期,清朝的海关税收分为船税和货税,货税进口税16,出口税4,船税按照船只大小征收。”
“康熙晚年,为了防止粮食出口,甚至禁止中国商船去南洋贸易,直到雍正年间废除这项规定,并且对从东南亚地区进口粮食予以免税,并给予封赏。”
【粮食安全不管何时都是最重要的】
【饭都吃不饱,别的东西也没用】
【从这点而言,清朝皇帝们的脑子都很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