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第1页)
“在明朝,混朝堂之前不参加一个党派,那简直是自绝于仕途,不用多想都知道好事没有你的份,坏事都是你背锅。”
“明朝的奸党罪就是对于结党的人进行管制,但是显然,这个罪名没啥用处,只能被人用来党同伐异。”
“毕竟咱们都知道,党内无党,帝王思想。”
不少皇帝都开始琢磨起了这句话,所以是没有办法避免下面的人结党营私的吗?
“除了奸党这一特殊罪名之外,明朝还有全新出现的廷杖和充军!”
“是的!之前只有流放,明朝开始才有充军!”
“明朝的充军分为两种等级,一种是自身终身服役,一种是自己以后的子子孙孙也要终身服役、世代承袭。”
“提到这个,就不得不说朱元璋一开始的时候规定军户世代从军、匠户世代为匠有多让人窒息了。”
“这几乎把人限定死了,杜绝了社会的流动,但是我们都知道,遗传他是不稳定的啊!”
伍爱华说着都为明朝人感觉绝望:“比如说匠户人家,生出来的孩子就是只擅长动脑不擅长动手,完全手残,怎么办?”
“这也就算了,毕竟不能雕花,也能当个普通木匠,但是对于那些需要动脑的行业,这就是灾难了。”
“比如说学医的医户,爷爷和爹擅长治病救人,不代表他们的孩子也擅长,不擅长的孩子别说治病救人了,搞不好还是害人性命的庸医,人家还真不是故意的,真是学艺不精。”
“还有类似钦天监,世代相传需要夜观天象,我们都知道学习天文的,数学不能太差,但是数学这玩意儿,学不会就是学不会,你不能指望生下来的孩子都擅长数学啊!”
【啊!数学!】现代人已经感受到了世代钦天监家庭中学渣的绝望。
对于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现代人来说,不需要多说什么,只需要说出两个字“数学”
,就能够勾起一群人的心酸往事。
即使学生时代擅长数学的人,也不见得不能够公情。
毕竟强中更有强中手,难中更有难中题,大部分是是人才,但并不是天才。
多少高中理科年级前列的重点大学数学系学生在做作业和期末的时候会发出疯子一般的嘶吼?
此时此刻,只是读四书五经作八股文的大部分古代文科生都发出了疑问:“数学有那么难吗?钦天监的传人还能学不会?”
少部分懂得这些事情的古人说道:“如果连九章算术都算不出来,放在钦天监就是完全没入门的水平。”
啊这……问问题的人学会了闭嘴。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道:“我们之前也有反复提到过,遗传是不稳定的。”
“虽然现代已经证实擅长数学的基因容易在同一血脉中出现,类似于钱家,但是这并不代表代代都有,也不代表每家都能有。”
“举个例子,祖冲之,我国能够手算圆周率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天赋不可谓不高,他祖父就是负责建造的官员,擅长计算和数学,他儿子祖暅也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还发明了祖暅原理,孙子祖皓是擅长算数的科学家。”
“以祖家这血脉传承,他们家后代应该算是擅长数学和算术了吧?”
“事实上,祖冲之的儿孙中有非常多的学渣。”
“这种痛苦大概相当于妈妈北大、爸爸清华,我是北大青鸟,哥哥耶鲁、姐姐麻省,我是哈尔滨佛学院。”
【大家只会嘲笑龙凤成翔,但是没人问过翔想不想要龙凤的爸妈!】
【我妈做我的微积分作业只需要五分钟,看几眼就知道,而我,五个小时都没解出来】
【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爸妈终于承认我不是不认真学习,就是不够聪明,但天知道我的智商其实有一百好不好?!】
【我爸妈至今难以理解就公务员行测那中小学语文数学的难度,为什么我考不上70分……】
【别说了,我家家政阿姨夫妻两都是初中学历,她女儿不上补习班都全市高考状元、奥赛国际金牌,我妈一度怀疑是不是她生我的时候耗时太久我缺氧憋傻了】
弹幕中的现代人让古人充分认识到了什么叫做龙生的不一定是龙,凤生的不一定是凤。
这在古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因为现代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而古代的阶层壁垒,比现代的部分国家还要严重,接受教育的人口只有那么多,特别是魏晋等朝代,平民中智商高的人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又如何与世家子弟相比较?
在那些朝代,人们自以为做到80分就已经是优秀的人才,殊不知其实同时代有人能够做到100分,甚至突破科学的边界,做到101分、200分。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设置确实有很不合理的地方,以至于明朝中后期,不少百姓都因为自己的户籍烦恼,甚至于有女儿的家庭都不喜欢将女儿嫁给军户,以至于军户的素质逐渐下降,最终亡国于农民起义与草原铁骑。”
听到伍爱华的话,朱元璋还带着点固执地不想承认自己做的有问题。
【我只想说,医生他还敢让世代传承?他怎么敢的啊?我想到马上给我开刀做手术的是我那大学挂科的同学,我都睡不着】
【哈哈哈笑死,挂号看到医学院同学难道不是扭头就跑吗】
【大家都只见过你是专家的样子,只有我见过你考试不及格的样子】
伍爱华此时已经开始下一个明朝首创事项的科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