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第2页)
穆兰能走进上级领导的视野,一部分原因也是得益于年轻人的奇思妙想。
小学的建校指标和去年的二等模范,都是叶满枝弄来的,她把叶满枝推荐上去也算是“筹功”
了。
而且她以后还要在正阳区工作,光明街是她一拳一脚打拼下来的,既是她的成绩,也是她的大本营。
穆兰需要让光明街的辉煌成绩延续下去,而张勤简比较沉稳老成,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现在全市都在大搞社会主义建设,别的街道都在进步,如果光明街原地踏步,就相当于退
()步,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其他街道赶过去。
因此,穆兰想给他选一个有进取心的搭档。
外单位调来的人未必会听她招呼,而叶满枝是她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干部,放到副主任的位置上正合适。
叶满枝迟疑地问:“主任,我太年轻了,工作年限也不多,组织上恐怕不会同意吧?”
“能被组织谈话,已经说明了组织上对你近期工作成绩的认可。你不要思虑太多,先认真工作吧。”
穆兰没把话说得太满。
她能向组织部门推荐叶满枝,当然也考虑过她年龄上的短板。
如果是在其他时候,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未必有机会被提拔。
但今年市里刚提出,要组建一支由主席思想武装起来的、有旺盛革命精神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队伍。既要有久经革命锻炼的领导骨干,也要有优秀的年轻人。
而且着重要求某些老同志克服论资排辈,右的保守思想,广泛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层层育苗。
现在培养革命接班人是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任务,每个层级都有规划。
叶满枝是工农出身,又是做出过成绩的年轻干部,很可能会被区里选来“育苗”
。
而当事人小叶干部完全没想到,自己可能进入“苗苗班”
。
穆主任让她放平心态,她就真的放平心态,不再琢磨升官的事了。
关键是,这种事情不是她能左右的。虽然有穆主任的推荐,但张勤简也是她的顶头上司,组织部门肯定也要征求他的意见。
叶满枝觉得张勤简未必乐意跟她这种年轻人搭班子。
于是,叶满枝把这件事放下,开始忙活自己的婚事了。
因着她工作上的变动,吴峥嵘一直没提结婚的话题,长辈们选出的两个日子,还是她从常月娥那里听来的。
她跑去跟吴峥嵘商量了一下,两人都想选5月28号领证。
吴峥嵘选这个日子的理由就不用说了,新打的木床已经晾了一个多月,只等着迎接女主人的到来。
叶满枝选择这个日子,主要是不想选八月一号。八月以后各单位都很忙,尤其是军代室每年都要搞什么国庆献礼,吴峥嵘很可能在新婚期频繁出差,让她独守空闺。
两人各有各的理由,但殊途同归,共同选择了5月28号登记结婚。
两家长辈商量聘礼的时候,叶满枝和吴峥嵘都不在。
但常月娥回来后给了她六百块钱,让她存到银行去。
“吴家老太太说,峥嵘他哥姐结婚的时候,父母准备的聘礼和嫁妆都是三百块。吴家的孩子都是按照这个标准置办的,其他长辈私下贴补的不算。”
常月娥小声说:“他哥姐那边不知道贴补了多少,但吴家亲戚都在滨江老家这边,哪怕有人贴补也有限。”
“那你怎么拿回来六百啊?另三百是他爷爷奶奶给的?”
叶满枝问。
常月娥点点头,“咱家给你准
备的压箱钱,之前已经用来给你买房子了,家里就不另外给你出钱了。你结婚的时候带着一套市中心的院子,比多少嫁妆都体面!吴家给的这六百块钱咱家一分不留,你自己存起来,以后过日子用。”
六百块的聘礼放在城里算是相当高的,一般人家有个二三百就很拿得出手了。
老叶家三个女儿的聘礼钱都是让闺女自己带走的,婆家给多少,闺女就带走多少。
“你俩抓紧时间去拍结婚相片,我这两天去峥嵘那房子里看看,缺什么东西得赶紧给你们补上。”
想起吴峥嵘屋里那张新床,叶满枝脸颊都要烧起来了。
但她妈要是去看了房子,肯定也会看到那张床。
她支支吾吾道:“吴峥嵘打了一张新床,咱家准备的褥子尺寸可能不太合适。”
“我是按照一米五的宽度给你做的褥子,宽了还是窄了啊?”
棉被和床褥子都是女方嫁妆里的,娘家要提前买棉花做棉被,薄的厚的都要准备好几床。
老大老二出嫁的时候,常月娥都做了六床棉被。
但现在棉花和棉布要凭票购买,她之前攒的棉布不太够,只打算给小闺女做四床被子加两床褥子。
叶满枝将钞票从信封里抽出来,一边假装忙碌地点钱,一边说:“你准备的褥子有点窄了。”
常月娥问:“一米五还不够啊?他那新床是多宽的啊,其实差个十来公分也不打紧,床单一铺,看不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