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33 章(第3页)

吴峥嵘是不是现她不写回信的原因了?

啊啊啊啊,叶满枝在心里羞耻地尖叫了一阵。

然后将信箱重新锁好,揣着他送的新钢笔,回家怒写了五张字帖。

她一定要好好练字,让某些人对她刮目相看!

*

当然,练字不是一蹴而就的。

叶满枝虽然心里着急,但也没揠苗助长。

临近国庆节,不但吴峥嵘忙碌了起来,连老叶和三哥也都搬去了车间。

一副与工友们同吃同睡,大搞生产的架势。

老叶家只剩下四哥和麦多两个男同志在家。

不过,最近扫盲班正式开课了,四哥被老叶和叶满枝逼着,给扫盲班的学员上课,每天备课讲课苦不堪言。

这天,叶满枝陪同穆主任,来扫盲班的课堂上查看情况。

四哥想跟领导提一提换老师的事,但叶满枝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在他班上随意看了一眼,就把穆主任请去了隔壁的两个班。

“这两个班的情况比较特殊,”

叶满枝介绍道,“656厂军代室出资支持了军属烈属的扫盲工作,所以我给他们单独编了一个军属班,会有专人在课前读报,让大家了解一些时事要闻。学员们的测验成绩,也会及时反馈给军代室。”

“嗯,这样很好,既然军代室拨款了,那就应该让人家看到学习成果,”

()主任提议,“军属们识字以后要学以致用,像购粮证、购油本、居民证什么的,可以让他们自己试着填写。以后每次写给军代室的报告,也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完成。”

叶满枝答应着,将领导的指示记到笔记本上,然后又带她去了最后一个班级。

“这个班里全是学龄儿童,最大的11岁,最小的也有7岁了。成年人的扫盲班只要求识字,但孩子都是白纸,基础打不牢的话,不利于长远展。所以我把他们单独放到一个班里,请了一名小学退休教师暂时帮忙管一管这个班。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主任,咱能不能把这些孩子送到正规学校去?”

穆兰皱着眉在教室外站了十几分钟,仔细观察了小学生们的课堂情况。

隔了许久,她才叹气说:“咱们街道唯一的小学就是656厂子弟校,你上次跟我提过入学的问题以后,我去找郭校长谈过一次。他们那边师资力量有限,今年已经扩招了一百人,再扩招的话,教师忙不过来,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叶满枝问:“主任,咱们街道能不能再办一间小学啊?656厂的子弟小学只让本厂子弟入学,咱街上的其他孩子只能去其他街区的学校读书。除了扫盲班这些孩子,我听说今年还有不少孩子没能入学呢。”

“这是历史问题了,”

穆兰细细地给她分析,“学校只能由教育局拨款开办,咱们街道是不能主动办学的。一是没有办学经费,二是没有办学资格。若想在咱们光明街再开一间学校,只有两个办法!”

叶满枝忙问:“什么办法?”

“第一,游说656厂扩建或新建一所小学,他们自己出钱办子弟校,教育局通常都会批准。第二,去教育局申请办学指标,由市里拨款,在光明街上开办一所公立小学,吸纳附近的学龄儿童入学。”

叶满枝为难地挠挠头,这两个都不好办啊。

厂里把主要精力和资金都放到了生产研上,子弟校要是能扩建,郭校长也不至于头秃了。

至于教育局的指标,那就更不用提了。

张勤简分管教育工作好几年,也没能弄来一个新建小学的指标。

穆兰背着手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来回踱步,低声说:“目前扫盲班只能借用子弟校的教室上课,但咱们每晚都要用水用电,冬天可能还要用煤,人家学校肯定不愿意。我原本打算筹款盖一所扫盲学校,成人扫盲不需要教育局批准,咱只要有钱就能办起来。”

“不过,”

穆兰想了想说,“扫盲学校的事,其实可以与公办小学联系到一起,让教育局或656厂拨款建学校,咱们街道出一部分资金,到时候白天由小学生使用,晚上用于成人扫盲,一个学校挂两块牌子,应该能节省不少资金。”

扫盲毕竟是阶段性工作,专门修建学校还是太大动干戈了。

叶满枝站在旁边,眼睁睁地看着领导在自己面前不断转圈圈。

她心想,当领导可真是不容易,街道虽然规模小,但穆主任这心操的,真不比区长少

穆兰突然停下脚步说:“我看办小学的事不能拖了,今年至少有五十名学龄儿童不能入学,拖到明年的话,数字还要翻番。孩子不能上学,搞不好是要闹出大乱子的。”

叶满枝连忙点头说:“主任,您说怎么办,我都听您的!”

“扫盲班分班分得挺好,先让这些孩子暂时在扫盲班学着吧,”

穆兰觉得656厂办学的可能性更大,索性道,“我先去656厂那边游说一下,他们要是能建校,那就再好不过了。”

叶满枝问:“那我呢?要不我也去教育局问问吧,咱们分头行动!”

区教育局是出了名的铁公鸡,穆兰觉得拿到指标的可能性不大,但年轻人有工作热情,她是不会泼冷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