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想太多了(第1页)
很多市民一到节假日,都挺愿意来转转。后来渐渐的,连清妙观的外面都摆上了各种各样的小摊子,还开了正规的店铺。
现在清妙观不止是指的那一座道观,还包括了观前的一条街。那条街成了一条有名的步行商业美食街。
眨眼的工夫,又是二十年过去了。新师傅也变成了老师傅,徒弟们也都长大了,有出去上学的,也有工作的,也有结婚生子的。
按说,观里一个正经道士都没有了,但是清妙观始终还在。
这当然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市里一直在拨款维持。都说了清妙观是个标致性的古建筑嘛,而且也属于宗教范畴。政府在宗教的问题上,一向是又要管又要扶的。
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说清妙观有灵气。特别是那位师傅,别看人家不穿道袍,天天穿得跟老农民似的,人家还是有点儿门道的。
钱伟一进了清妙观,看也不看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直奔大殿。大殿里供奉着道教三清。他学着别人的样子,向三清神像上了香。
钱伟也不知道哪一位是师傅,四处扫了扫,就见几个中年人,有男有女,正围着一个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军绿长裤,脚上套的还是解放鞋的驼背老头子。钱伟都多少年没看到过解放鞋了。目测老头子的年纪总在七十往上。头发白了一大半,脸上的皱纹也很深,特别是眼角的鱼尾纹,没笑的时候也深得像刀刻出来的一样。
钱伟忽然想起传闻中,清妙观的师傅就喜欢穿得跟乡间的老农民一样,这老头不就是这样吗?
钱伟忙向老头子走过去。不知道那几个中年人在跟他说些什么,老头子一直摇头。等发现了钱伟,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
老头子很淡然地看了钱伟一眼,便又收回视线,对那几个中年人说:“我实在没有办法。如果有办法,上一回就已经解决了。你们再来多少次,我也还是这句话。”
其中一个中年妇女,急得哭出来,将一张银行卡拼命地往老头子手里塞。老头子怎么也不肯要,被塞得急了,就将银行卡往他们身上一扔,调过头去不理他们。中年妇女还想来抓住老头子,被旁边的人(可能是亲戚)劝住了,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也不要把师傅弄烦了,过几天再来。
几个人差不多是架着中年妇女,一步一颤地走了。
钱伟的眼睛不知不觉地就跟着那帮人,一直目送他们走出大殿。他根本就不认识他们,可隐隐约约的,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小伙子。”
钱伟猛然惊醒。没想到会是老头子自己叫他。
老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转回头,还是那样淡淡地看着他。
钱伟连忙三步并作两步,站到老头子的跟前,先小心地确定一下:“您就是清妙观的师傅吗?”
老头子点点头。
钱伟:“请教师傅宝号?”
老头子摇头:“我没有。当年我师父就没给我取过道号。”
钱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
老头子又主动问他:“你是不是最近家宅不宁啊?”
钱伟大觉意外,他还什么都没说呢!
“师傅,你怎么知道的?”
他急急忙忙地问。
老头子并不回答他,只是让他等一会儿,然后就转身朝通往殿后的一道小门走了。钱伟不敢贸然跟过去,只好乖乖地站在原地。说是等一会儿,等得还真不止一会儿。足有四十分钟,老头子才慢慢悠悠地回来,手里拿着一只牛皮信封。
“呐,”
他把那只牛皮信封递给钱伟,“早晚各一包。够你吃十天的。”
钱伟讶异地打开信封一看,原来里面都是一小包一小包、齐齐整整的纸包,里面不知道裹的什么药。
“十天之内,你必须搬走,搬得越远越好。”
老头子又说,“要是过了十天还没搬走,你也不要再来找我了。我没那个本事。”
说完,便再也不理会钱伟,还从那道小门离开了。
钱伟将信封里的纸包看了又看,心里也不是完全相信。但回头一想,这老头子古里古怪的,一分钱也没要。之前那家人死命地往他手里塞卡,他还把卡扔了,理都不要理人家。而且他刚才跟他说的话,也不像是故作高深,引着他再来的意思。
试试吧。
十天,反正他自己也已经决定要搬了。
当晚临睡前,钱伟便取出一小包药服下。里面裹的不是药丸,而是普通的草黄色粉末,散发淡淡的药草味。可能是中药粉吧。
吃在嘴里却奇苦无比。钱伟连喝了好几口水,还是冲不淡那股子黄莲一样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