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岳父是李世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一十八章 皇帝生涯的最关键阶段(第2页)

片刻之后,李泰也快步走来,低声道:“这位老人家是对父皇最忠心的人。”

“看得出来。”

“他对骊山没有恶意。”

李孝恭沉声道:“当年玄武门的事情过去之后,这个老太监帮着陛下做了很多事。”

“皇叔,父皇向来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包括你我。”

李孝恭自嘲地笑了笑,“所以陛下放在骊山的眼睛这么多。”

皇帝不信骊山,哪怕是骊山这般的开诚布公,还要在骊山放眼睛,但若是眼睛也不听话呢?

所以在骊山的明里暗里,有很多的眼睛。

这些眼睛也互相盯着。

明面上的有阎立本与王公公,暗地里还有更多。

这些人都是陛下的爪牙。

李孝恭不喜皇帝的这种做法。

李泰安慰道:“皇叔,父皇的心思与寻常人不同,他要想的事情也比我们多。”

“你还真是能体恤你父皇。”

“皇叔说笑了。”

……

贞观十五年的夏季七月,三县交界处的工地依旧忙得热火朝天。

这里完成了两栋楼的建设,一栋是教学楼,一栋是宿舍楼和一个食堂。

这是三处最早建设的所在。

工人依旧住在铁路沿线的小房子中,只有骊山学子能够住进宿舍楼。

这宿舍楼每一层都有公共的浴室和如厕房间。

学子与修建的工人可以一起在食堂用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学土木的学子一边学着骊山的新式建造技术,现在也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

能够从这里出去的学子,往后或许没有能力入仕,但在这里结业的学子出去之后,至少也能做个工头。

阎立本头戴着安全帽,看着图纸与远处几个忙碌的泥瓦匠,这是宿舍楼第二期建设。

李泰解释道:“按照姐夫的预想这个宿舍楼要造得更好一些,每个房间都要有抽水马桶。”

阎立本迟疑道:“为何要区别对待。”

李泰笑道:“在骊山学成的学子总会有人要留下来,他们可以继续学习,或者为骊山的技术攻关。”

闻言,阎立本笑道:“县侯还是按照骊山的做派,想要在这里组建团队了?”

“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技术团队,而且我们很需要,若有出色的人留下,可以免除学杂一切费用。”

“嗯,好的宿舍留给更优秀的学子,他们学习技术就会更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