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岳父是李世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一十四章 数年心血的成就(第3页)

李孝恭爽朗一笑,“哈哈哈!辅机,我等骑过马,坐过马车,还未坐过这火车。”

房玄龄问道:“此物为何要叫火车?”

李泰道:“这是姐夫起的名字,本王以为应该叫蒸汽机车,但这是骊山的,就按照姐夫说法就叫火车,也不知道姐夫是怎么了,态度很坚决,就叫火车,就算父皇下旨了,也绝对不改了。”

房玄龄摇头笑着,对张阳与陛下之间的脾气又觉好笑。

陛下与骊山县侯,这对翁婿从来都是谁也不服谁的。

等这里的货都卸完了,李泰请舅舅与房相一起上了火车。

房玄龄的脚步小心翼翼,笔直地站着,有些拘谨。

长孙无忌也很僵硬,第一次站在这种怪物里面。

李泰解释道:“这是运送货物的,所以只留了一截车厢来坐人,若以后要专门坐人,只要车厢换了就好,姐夫当初在设计上就预留了改造的空间,也给往后的改良留足了余地。”

看两位很拘谨,李孝恭道:“放心,我们做过很多次测试,就算是炉子炸了,也伤不了我等。”

“炸了?伤了?”

长孙无忌喃喃自语。

一声嘹亮的汽笛声淹没了话语声,火车开始驶动了,车厢内的噪音很大。

以至于说话一定要大声喊,之后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也不再说话了。

车窗很简陋,没有东西遮挡,就是抠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洞,随着火车的驶动,冷风不断地灌入。

长孙无忌向车窗外看去,景色在不断地后退,车也越来越快了。

比寻常的马匹奔走慢一些,但这度已是很可以了。

又端坐了片刻,火车的度放慢了,渐渐地度越来越慢,再回神一看,已是到了骊山。

李泰和李孝恭已起身下了车。

房玄龄稍稍之后站起身,扶着一旁的杆子,有些艰难,“辅机,扶一下。”

长孙无忌也支撑着颤颤巍巍的双腿,拉过手,“老夫也站不稳。”

最后还是李泰让侍卫将两位扶了下了来。

走下火车才知道,骊山在这里也在修建,李泰解释道:“骊山要在这里建设一个车站。”

双腿无力的感觉渐渐消退,长孙无忌这才能站稳,回头又看了一眼火车,这个怪物好像不吃人。

已有不少骊山村民正在往火车中装货,一块块巨大的预制板被送到火车上。

建造火车用了近三年的论证与反复试验。

铁路路线的建设从去年一直到秋季。

再从刘兰到长安城准备攻打骊山的秋季,至今过了寒冬,到了贞观十五年的二月,骊山终于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铁路与火车。

按说骊山本就有基础,但还是用了数年之久。

“这就是骊山带给大唐的祥瑞,骊山造物都要经过数年才能完工,但每一样都是足以造福社稷的!”

李泰骄傲地说着。

这两年,李泰与阎立本,还有骊山众多工匠,又是忙碌又觉得充实,当火车正式竣工的那天,有一种大功告成的成就感,数年心血终得回报。

这种巨大的成就感,第一次感受到时还是蒸汽机第一次问世。

骊山现在有六台蒸汽机,也是仅有的六台,车间还会接着铸造。

李泰又道:“因火车的载重有限,我们要来回运好几趟。”

长孙无忌摆手道:“送老夫回去就好。”

房玄龄连忙道:“老夫也回去了。”

李泰也不再多说什么,等这些货物都装好了,火车再一次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