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岳父是李世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九十七章 认知的鸿沟(第2页)

“回陛下,骊山还未开价,只是让江夏郡王去问询,骊山有想要买下的意图。”

如果黄河的水位再回升,骊山买下这片河滩就会血本无归。

李世民想要看到骊山血本无归,也不想看着骊山赚钱,便问道:“他要买多少地?”

“回陛下,潼关送来的奏章说是一千亩河滩,这是所有的。”

“好。”

李世民沉声道:“一千亩河滩,两万贯,他骊山要是敢出这笔钱,朕就卖给他。”

“喏。”

长孙无忌让宫里拟定了文书,匆匆忙忙送去骊山。

不料,骊山第二天就送来银钱,而且送来的都是银饼,称量之后甚至两万贯有余。

这不免让朝中众人心里犯了嘀咕,这骊山到底是多有钱,两万贯说拿出来就拿出来,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就只是为了买下一片露出的河滩?

李世民心头隐约有一种中计的感觉,这种感觉的来由是因为骊山掏钱太爽快了。

甚至都没有讨价还价,难道他还觉得很划算?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一摞银饼,两万贯呐。

这不是一笔小数目,甚至伸手拿起一块银饼在手中称量,确认是真货。

不管怎么样,卖了潼关的一处河滩,就能够赚两万贯,这种买卖,皇帝当然愿意做。

本来河滩就不在潼关的田册中,那是一片因为黄河水位下降露出来的河床,就等于是一片凭空多出来的土地。

心中不断劝着自己,赚了!赚了!赚了!

李世民这才感觉好受很多。

骊山,张阳看着朝中送来的文书,眼神带着激动,“两万贯,这也太划算了。”

李玥缝补着孩子的衣裳,骊山库房中还放着许多金子,银饼更是如墙那般堆积着。

家里平时生活也用不上什么银钱,村子里的银钱流动用的也都是铜钱。

她低声道:“反正库房中的银饼多得快放不下了,拿点出去也无妨。”

张阳打算在潼关建设一个商品的集散地,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不论是对经济还是水运,或者是河道治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每年每月关注着关中水土变化,现这处河滩是意外之喜。

拿住这处河滩也就拿住了崤函古道,其地位不亚于函谷关。

工厂内,骊山用了两个月造出了一个新的蒸汽机。

这个蒸汽机看着小巧很多,只有草垛大小。

是根据姐夫的火车模型比例造出来。

它运行起来的动静没有这么大。

几个村民在给蒸汽机的一个个关节拧紧螺丝。

如此,一台模样崭新的蒸汽机出现在人前。

它有一个烟囱,一人高的水箱。

要说以前的蒸汽机造出来很粗糙,现在这个明显精致很多,它是长方形的,通体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