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脱离群众之流(第2页)
张阳拿过桃子咬下一口汁水迸溅。
自从在温泉池边上修了一道石墙,改建引水渠之后,温泉水自上而下,形成了流动水,再从瀑布而下,华清池也成了活水。
李玥再给桃子分给儿子与女儿吃,目光看着池子,华清池的南面还有一个出水口。
当年修建新家,张阳花了大力气建设了一条盘山的水道,如此一来整个骊山都能受到灌溉。
以往还显贫瘠的骊山,此刻也是郁郁葱葱的。
张阳吃着桃子写下往年的水文记录,皱眉道:“历年来黄河水位下降许多,潼关的水位,从武德初年至今已下降了一丈有余了?”
渭水贯通整个关中自西向东,黄河从渭北而下,两处河道在潼关汇聚。
一直以来潼关是拱卫长安城的所在,也是长安的东大门。
潼关往东便是函谷关。
见夫君正沉默地在盘算,李玥观察着,其实当他专注的时候也颇为好看。
几张地图铺在桌案上,地图很大,有不少都顺着桌子铺在了地上。
张阳从凌乱的文书中又找出一卷,仔细对比着。
又想到后世的潼关建设又明白了,从函谷关往西走到潼关有一条崤函古道,这条古道直通潼关。
在以前曹操修建了潼关,便以此来拱卫长安城。
由此可见,潼关从一定意义上是入关的第二道障碍,也是关中的命门。
难怪史书上的哥舒翰会据守潼关不出,哥舒翰一败,反军便可直入长安。
黄河水位下降打通了崤山与函谷关的古道,因水位降低了,在潼关的北面出现了一条路。
这条路让潼关显得更重要,如果据守潼关便可以保住关中,同时也可以据守潼关钳制关内,攻守也能互换,潼关对关中无比重要。
现在这条古道出现了,也就是说潼关往后会成为一片边防重地。
张阳搁下手中的笔,皱眉道:“我想在潼关建设一个货物集散地。”
听夫君这么说,李玥好奇道:“为何?”
张阳笑道:“因黄河水位下降,在潼关北面出现了一条路,这条路将会无比重要,我们家可先拿下这块地。”
“嗯,渭水和黄河的交汇处,入关的必经之路?那为何不安排在函谷关?”
张阳摇头道:“水土的变化也会改变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函谷关的位置就会显得尴尬。”
李玥皱眉道:“当年大唐初定,皇爷爷驻兵潼关平定的关内,之后出兵谋取中原,靠的也是函谷关。”
“可那时候黄河的水位没有这么低。”
听着夫君的讲述,李玥恍然道:“夫君想要拿下这片要地,掌握关内外运输的要道?”
“先试试吧,让江夏郡王走一趟潼关。”
李道宗和裴行俭正在兴建左辅二十四县,顺道去一趟潼关也无大碍,如果要扩张,潼关早晚要考虑的。
要是能够占得先机,最好现在就动手。
李玥按照夫君所说的写了一封书信,让婶婶安排人将信交给李道宗。
藏书阁有很多图,有一张图表记录着关中各地的水土变化。
看了半日的文书很累,张阳放松着自己的眼睛,骊山的展磕磕绊绊,说不顺利也能过得去,说顺利吗?坎坷也挺多的。
午后的闲暇之余,张阳与李玥便一起在骊山的山腰处修建钟楼。
李玥将泥装入一个木桶中,挂在脚手架的钩子上,夫君站在高处就可以将其拉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