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岳父是李世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九十五章 劳动的智慧(第4页)

纥干承基知道得罪不起于志宁,也悻悻离开。

高陵县还要再开一个肥皂作坊,现在肥皂的秘方不值几个钱,因现在的肥皂很便宜,一块肥皂只要十钱。

只要当地县丞允许,各县都可以开辟肥皂作坊。

李承乾将麻袋堆放起来,他坐下来歇息,擦着汗水道:“肥皂在关中不值钱,可运送到关外价值可以翻几倍。”

于志宁回道:“殿下,肥皂运送到河西走廊需要几日?”

李承乾回道:“半月。”

于志宁又道:“那么运送到河西走廊需要多少本钱?”

“如果是一个人运送的话,只需要带足干粮。”

“一个人能够运送多少肥皂。”

“随身携带十余块足矣。”

李承乾思量道:“有马车就能够运送更多,在长安城购置马车,就算是别人淘换下来最差的,算上马匹至少要三百钱。”

“嗯,若是要运送上千块肥皂呢?”

李承乾回道:“需要十数驾马车,人手也更多,更需要护卫,如此一来花费更多,于侍郎是说关外的肥皂贵是有道理的?”

于志宁笑道:“太子想让高陵县将肥皂卖去关外的想法是对的,但这般运输不是这个县的乡民能够负担的,而且这只是运输,将银钱送回来又是一笔开销。”

李承乾迟疑道:“可如果高陵县的肥皂只是在关中贩卖没有太多的利润。”

“太子殿下知晓骊山是如何做的吗?”

“请于侍郎赐教。”

于志宁抚须道:“骊山原本就有棉花的买卖与高昌人合作,老夫看过来往文书,高昌人先将棉花送到骊山,高昌人本就要带着银钱回西域,骊山将棉花的银钱以肥皂抵给高昌人。”

“高昌人用棉花换了肥皂或是茶叶,运送河西走廊去卖,卖了之后银钱也是归高昌人的。”

“如此一来一回间,骊山没有付出任何的成本。”

李承乾心中惊叹,“竟有这等手段。”

“太子殿下的心思皆在政事却忽略了一些乡野小事,老夫很喜欢骊山的一句话,劳动人是最有智慧的,他们的智慧不容小觑,老夫当时观之也是惊诧,之后又觉得市井聪明不足挂齿。”

“但又想到骊山能够富裕便觉得市井智慧也能用于社稷。”

“孤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