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劳动的智慧(第2页)
看这个儿子还很自信的模样,李世民又道:“你且说说与他都说了什么。”
向父皇解释了见张玄弼的前因后果。
李治又道:“眼下的事就是这样,儿臣与他订下四年之约。”
“四年……”
李世民笑道:“张阳建设关中这才刚刚开始,你就与他老人家定下了四年之约?来得及吗?”
“父皇,为了建设关中,骊山准备多年,是厚积薄,从长安城十二县的变化就能够看出来。”
这孩子言语谈吐充满了自信。
这样的孩子缺少磨砺,李世民心中有了打算但没有明说,他还没及冠,等往后再议论。
等李治告退,李世民看着地图思量,西方的战事还在继续,辽东那边至今没有消息,漠北让阿史那杜尔镇守着。
长孙皇后带着肥皂而来,“这是骊山送来的肥皂,他们的家业分给其他村县了,但还是会自己造肥皂自给自足,正是夏季,是用肥皂的时节,就给宫里送了来。”
李世民看着地图道:“朕想让稚奴去历练历练。”
“历练?”
长孙皇后狐疑道:“去何处历练。”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地图上,从地图一直往南看去,“这孩子太过骄傲了,是骊山养出来的心气,朕打算让他走出去,有些事情要经过历练才会明白。”
“如果骊山所学真是好的,那么他一定能够从历练中表现出来,要是骊山的学识是错误的,他自己会明白的。”
长孙皇后又道:“嗯,依陛下所言。”
李世民沉声道:“再等两年如何?”
“也好。”
李治浑然不知,皇后与陛下已对他的人生作出了规划。
让张柬之去国子监入学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李治一边安顿李慎在崇德殿好好读书。
又急匆匆去请孔颖达老夫子帮忙。
“听完晋王殿下与张玄弼定下了四年之约?”
刚与父皇说过这件事,见过张玄弼之后,前前后后不过两个时辰,现在孔颖达老夫子也知晓了。
说不定长安城内都在传闻此事。
孔颖达又道:“晋王殿下能与大儒之流走得近,是好事。”
李治叹道:“怎么听着像是一件坏事。”
谈到了张玄弼又想到张柬之,;李治一手撑着下巴道:“还请孔颖达老夫子,让张柬之入学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