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落榜的张柬之(第4页)
李治又道:“以柬之才学,此番科举必然能进士及第。”
半月后,长安城的科举开始了,今年参加科举的都是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
朱雀门前,放着一张张的桌案,足足有五千多人参加此次科举。
人数如此之多,能够入仕的或许只有百余人。
自天可汗立下科举以来,世家倒了,陇右门阀也不在了。
这么多的年轻士子说不定只有百余人能够入仕。
为了这个百余个名额,有寒窗苦读,也有在朝中到处找关系的。
今天的长安城朱雀门外围着不少的官兵,就连叫卖的小贩也不敢大声招呼。
李治站在朱雀门的城头上,看着这壮观的一幕。
李慎问道:“皇兄,弟弟也能参与科举吗?”
李治摇头道:“你不用,等你成人之后你可以去封地。”
“弟弟不想去封地。”
李治错愕道:“那你还想一直留在长安城?”
“弟弟想要去骊山,拜骊山县侯为师。”
“姐夫已不收弟子了。”
“为何?”
李治望向长安城的东面,缓缓道:“骊山学识从不避讳外人,人人都可以学习,人人都可以辩论,所以你尽管去学,但有书卷,皇兄都会给你。”
“如果你学成了也可以自诩是骊山弟子,但姐夫不会亲自传授你,你可以从书卷中,从种种论证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学识。”
李治颔道:“现在的姐夫志在建设关中,如果你想要学更多,将来你可以与父皇说,将你的封地放在辽东或者东海边上。”
“为何?”
“因为那里很重要,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骊山一定会对这两个地方的大肆建设。”
“嗯,皇兄教会弟弟谨记。”
李治欣慰笑道:“所以你也不要想着拜姐夫为师,骊山学识是面向世人的,是面向所有人的,你好好学便是了。”
“喏。”
一场科举结束了,李治的目光看去,见张柬之还在与三两个共同考试的学子有说有笑的,看来很有信心。
科举进行了三天,这三天每天两场考试。
房玄龄亲自带人参与阅卷,甚至阅卷夫子也被软禁皇城内,不得与外人说话。
又过了半月,朝中终于揭榜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狄仁杰与李治陪着张柬之看着入仕名单。
一个个名字列在一张黄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