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岳父是李世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进一步集权(第5页)

“对。”

张阳揣着手忧心道:“媳妇能够理解我,真是太好了。”

“我和小慧与小武商量,开个好价钱卖给父皇。”

“也好,反正你不会让骊山亏钱的。”

“爹,娘,弟弟饿了。”

小清清站在门前小声道。

“姐,我不饿呀。”

小心安天真地眨了眨眼。

“你饿了,只是你忘了。”

小清清瞪了这个笨弟弟一眼。

“对,孩儿饿了。”

小心安顿时服了软,回话道。

李玥起声道:“也不知道婶婶今天准备了什么吃的,娘去看看。”

张阳坐在书房中,还在思考着转与动力的问题,就听到了屋外姐弟俩的对话。

“姐,你是不是饿了?”

“你不饿吗?”

“弟弟吃过糕点了,宫里送来的糕点可好吃了。”

“我不吃宫里的东西。”

……

听着姐弟俩的谈话,张阳又陷入了沉思,当初皇帝想要女儿成为皇后的弟子,得知要去宫里住。

她很抗拒,现在也很抗拒宫里送来的衣物与吃食。

儿子的天分很好,他善良又天真。

女儿有些固执,还有些狡猾。

贞观十四年的春季,大唐的朝政机器忙碌运转,尤其是裴行俭,他最近只睡两个时辰。

忙到深夜后,还要早起,亲自询问各县的情况。

皇帝开始涉足作坊生产,对朝中来说这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只要给生产许可,作坊就必须向朝中提供赋税。

没有地方县府给予的生产许可的作坊,都会被拆除。

到了五月,关中各地的作坊基本上都改制完成。

皇帝很轻松地抓住了生产的源头,也完成了朝堂对商人的进一步控制。

这是李唐江山对中原的进一步集权,当皇帝尝到了甜头,这个方略开始在中原各地施行。

往后的大唐抓着生产的源头,中原的经济流动也以赋税的形式开始出现在一份份文书中。

与此同时,也有人担忧,集权的本质会让关中的生产进入一种固化状态。

当这个方略开始施行时,最先得到益处的便是骊山。

只要是与骊山合作的作坊,地方县丞都会为他们提供方便。

至于原因?无他,就是骊山的生产一直都是最前沿的水平,与骊山合作的乡县都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