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岳父是李世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八十章 无解的题(第3页)

“喏!”

众县丞急忙应声,脚步匆匆地离开,生怕耽搁半分。

走着走着,成了快步,最后有县丞跑了起来。

李泰皱眉道:“别看那几个须都白了大半,跑起来倒挺快。”

武士彟问道:“当真要将肥皂的秘方交出去吗?”

闻言,李泰终于坐正了,他气馁道:“肥皂的秘方很简单,简单的制造工序早晚会被寻出来,在肥皂的生意上骊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利润,而且肥皂越来越廉价了”

“现在的骊山正在往更精尖的生产上突破,肥皂的生产很简单,对骊山来说价值已没有这么高了,落后的产业留在骊山只会耽误生产力,与其耗费骊山的资源和人力,不如分出去。”

“从而满足中原各地的需求与关外的需求,用姐夫的话来说这是必然的趋势,骊山留不住的就不用留,骊山没必要留的产能,早点抛出去为好。”

“将更多的资源用在需要的生产上,造铁造铜便是骊山的头等大事,骊山要从生产货物的阶段转变成制造生产工具。”

“掌握人力资源后,再掌握了生产工具,那才是上游位置。”

李泰站起身,放下了手中的笔,“应国公可明白了?”

武士彟问道:“下一个要抛出去的是什么?”

“造纸。”

李泰走到屋外,被冷风一吹又是一阵哆嗦,天气乍暖还寒。

忽有一阵风吹过,也会冻得令人打摆子。

一直走到骊山的铁匠铺,这里的大炉子烧着时候很暖和,在工厂内只能穿着单衣,在这里劳作一两个时辰就会浑身大汗。

从一个个的炉子间走过,李泰走入了工厂后方的房间,这里有三个车间,江师傅和阎立本就在这里。

“把那些县丞赶走了?”

李泰点头道:“办妥了,这些事对本王来说太简单。”

阎立本无奈笑了笑,“对魏王殿下来说是简单的,对朝中来说却是举步维艰。”

“思考方式要懂得变通,在骊山有个乌鸦喝水的故事,不把石头丢进去就喝不到水,朝中不懂变通,就容易原地打转,这就是他们一直落后骊山的原因。”

说这话的时候,李泰眼神中多有无奈与厌烦。

阎立本笑道:“其实朝中的事比喝水难。”

江师傅正在用卡尺测量着一个零件,李泰走到这台拆开的蒸汽机前,“有解决办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