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岳父是李世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五十二章 天家就是事多(第3页)

王婶在一旁道:“这是阎立本修路的图册与章程,说是要给县侯过目。”

张阳打开图纸,骊山的画图方式阎立本已经掌握了,他将铁路的规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步先丈量,第二部分为动工,动工分为六期,这六期公式对照着每一段铁路的施工成本。

第三个部分为各段铁路的运维。

章程安排得有些粗糙,倒也不是不能用。

张阳写了一个“可”

字,就让婶婶将图纸送下山。

媳妇近来正是怀着身孕的关键时期,这些天她将许多事情交给了三个弟子。

给弟弟妹妹教课任务,也就落在自己身上。

有时候女儿也会来旁听,张阳先带着她们上了体育课,下午时分这些孩子坐在华清池边,听着宝莲灯的故事。

寓意上来说,宝莲灯代表着世间最美好的品质,是善良,是孝,也是诚挚感情的代表。

可宝莲灯的故事却不是这么美丽,沉香救母的过程更像是底层人与天庭的对抗。

而对抗的结果也不过是以天庭为的精英与沉香这个关系户的和解,但依旧没有改变世道的结构。

张阳在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将故事讲得美好一些。

直到沉香劈山救母成功,这些孩子还意犹未尽。

骊山如往常一样运作,阎立本带着几个工部的人手出了村子丈量道路。

第一期工事除了要在渭水河上架起一座可以通行的桥,还要平整路面。

江师傅抚须道:“这些工事什么时候动工?”

阎立本看了看四下,抚须道:“夏季最为合适,夏季的渭水河水位也是最低的,雨水较少,在秋季之前要将桥搭建起来。”

铁路的建设不能够阻碍官道,所以在建设上,尽可能不占用官道过多。

只不过沿途需要经过各个村县,高陵,蓝田,泾县等地都好说,这些村县与骊山本就有来往。

骊山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诸多乡县也都认可的,可总有这么一两个地方的人是刺头。

比如说灞水一带的三个县都不答应让铁路过境。

阎立本这个工部尚书的名头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管用,毕竟那一片是长孙家的地盘。

张阳走在田地间,观察着今年的各类作物的长势,尤其是南瓜与胡瓜。

阎立本讲述着修路遇到的问题,他担忧道:“县侯,以骊山如今的名望,只要向陛下递交奏章,灞上那些乡县也该退让的。”

张阳捧着一些泥土仔细观察着土壤,一边讲着,“如果什么事都要借助朝堂,真当我们骊山好欺负吗?”

“那县侯以为该如何?”

“绕道,往后我们的铁路不过灞水。”

阎立本思量半晌,又道:“倒是能安排,就是需要一些时间准备。”

“这件事不着急。”

“老夫就先告退了。”

因为阎立本本就是工部尚书,讲话做事都是一板一眼的,张阳笑道:“您在骊山又不是在朝堂,不用这般拘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