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边关捷报(第1页)
时间匆匆,已进入三月份,来到这里一个多月了,已经收复了三座城池,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
京城已经派两位新的官员下来,原来的两座城池,现在已经改名,上幽县和黑山县,两城分别由新县令接管,驻守在这里的将士们,基本上已经撤回了红沙城。
靖国的元帅麻罗多,带领着三万多残兵败将逃回国都,这次战败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靖国,每个人都是人心惶惶,整个上京乌云密布。
他也在等待接受惩罚,同时把这次战败的诡异事情向皇上和众位大臣,一一详细的汇报了。
前一阵子向国内和周边国家布的消息,也有不少江湖人士和自认为有能力的旁门左道之人都揭榜而来,整个京都聚集了不少各怀鬼胎之人。
丞相和各位众臣亲自检阅这些人的能力,其中有一位叫岐山道人的,带了三位同门师兄也来到了皇都,经过层层考选,他的能力得到了认可。
皇帝亲自接见了这位能人异士,他也展示了自己凡的异能,得到皇上和大臣们的认可,当场封为国师。
因为连失三城,损失了靖国将近一半的兵力,现在整个国家也只有2o几万将士。
但皇上跟众位大臣还是信心满满,知道韩少卿只有12万人,自己的兵马还多他8万多,加上如今又有国师坐镇,又网罗到许多江湖人士来帮衬,心中更是燃起斗志,根本不惧。
昌平国的京都,收到快马捷报传至皇宫,皇上江煜川马上召集众位大臣,在大殿上议事,听到这么大的好消息,个个脸上喜笑颜开,时间一个月不到,韩少卿带的12万人马,就连夺两城,真不愧是将门之后。
兵部尚书包习之先出列,对上的皇上道,“陛下,韩少卿只有12万大军,能在一个月之内连夺两城,为我国带来如此喜讯,真不愧有大将风范,是我大昌国的柱国基石,定要重赏。”
“爱卿此言甚是,朕心甚慰,只是现在前方战事焦灼,不便派天使前去传旨,朕把这些功劳都给他记上,等他班师回朝,必定重赏于他和所有的将军士兵们。”
户部尚书出列,对皇上道“韩将军带了12万人马,没有写信求助陛下运粮草和物资,也没有问周边县城征调粮草,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没有再向朝廷要一分一厘,年前五皇子押运的粮草和物资,可能还得半个月才能到达,像韩将军这样在前方打仗还自给自足的,真是值得嘉奖,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连拿两城,皇上有上天庇佑,洪福齐天,定能让他靖国俯称臣,让他们赔上巨额银钱和城池的。”
“好…,孟爱卿说的很好,,哈哈哈哈……!”
众位大臣们看到皇上这么开心,每个人脸上也是喜气洋洋。
散朝后皇上回到自己的御书房,打开韩少卿的一封密函之后,内心的激动和震惊无以复加,信中是这样写的:陛下,臣有幸得到一位世外高人相助,
不费吹灰之力,没有损兵折将,便连夺两城,他告诉臣,不到半年时间,便会把靖国收入囊中,请陛下放宽心,只希望班师回朝之日,陛下务必重赏此人,臣拜上。
看来上天待朕不薄,还有世外高人相助,让我昌平国免于战火之乱,亡国之祸,班师回朝,朕必然重重封赏于他,不管这位高人多大年龄?都会封他为国师,永远守护我昌平国世代平安。
下午皇上下了圣旨褒奖了定远侯府,还送了很多的赏赐。
晚上吃饭的时候,皇上特传召了太子和太子妃,一起到了皇后宫中用晚膳。
太子也收了密报,知道是前方打了大胜仗,韩少卿连夺两城,让陛下龙颜大悦,今日特诏夫妻二人去用膳,主要是嘉奖太子妃及她的家人。
在皇后宫中,太子跟太子妃上午就过来了,陪母后在宫里说说话,又在花园里逛了一圈,皇上在御书房批阅了一些奏章,才跟着刘公公一起过来,皇后和太子夫妇向皇上行礼。
皇上心情特别好,脸上是喜气洋洋,春风拂面,看到他二人便和颜悦色的对太子妃道,“你父亲很好,这不到一个月时间连夺两城,长我国威,朕很是高兴。”
“这些都是父亲应该做的,能为陛下分忧是他的福分,臣媳也为皇上高兴,这是扬我国威,我昌平国终于可以稍微放心不少。”
“儿臣也恭祝父皇得此良将,是我大昌国之幸,是万民之福,也是近来收到最好的消息,韩将军功不可没。”
皇后插了一句嘴,对皇上道,“陛下,那朱敬堂将军那边的进展怎么样?”
“皇后,朱敬棠他那边进展还行,上次送来捷报已夺下第二座城池,但是损兵折将挺大,原有28万人现在可能也就22万人之多了,折损近6万人,这也不能怪他,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好了,一起用膳吧。”
太子看父皇,不愿多说朱敬堂那边的事,自己也不好插嘴多问,一会回去再问暗卫调查的结果,就能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四人安心的吃着饭,皇上想到韩少卿里面有世外高人,心里莫名的又开心起来,今天饭也多吃了一碗才停下。
饭后各自回宫,太子在自己的书房召见了两位暗卫,oo1向太子说,“殿下,朱敬棠那边进展比较缓慢,死伤比较多,它上次被敌军偷袭,烧毁了不少粮草和物资,便向周边几个县城征调,我们这边因路途遥远还没到,2o多万大军消耗也挺大,上次韩少卿还派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美貌的少女一起给他送了十多万斤粮草和军需物资,装了整整9o辆车,大大缓解他军中的补给压力。”
“嗯,知道了,调查的比较清楚,不错。”
oo5开口道,“殿下,韩少卿这边只有12万人马,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死亡的,就算有部分伤势很重的将士,被一个叫陈碧月的救活,她医术精湛,而且它在人的伤口上用线缝合起来,象缝衣服一样,伤口居然比没缝的好的快,那几个重伤病员,如果没有她这样的救治,肯定早就死了。
他们军中开重要会议的时候,她不光参与还提出许多谏言,都被采纳和实施。其他内部的消息我就打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