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宣德4(第2页)
月既别的百万牛羊为明军所获,明军一边规划筑城,一边西进,有的时候追击太紧,就刻意停下来,在当地筑城并开垦一些荒地。
在这样一紧一松的打压下,月既别也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不断向西吞并钦察、诺盖、西伯利亚、喀山等汗国土地。
明军的西北战略在朱祁钺的把控下稳扎稳打,但西南的战略就有些不太顺利了。
时间进入夏季后,印度厮当开始变得燥热,哪怕是低温期,恒河平原的气温还是过了四十度。
湿热的气候让远征的明军水土不服,仅是五月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水土不服而非战斗牺牲的兵员就达到七百余人。
要知道明军十四万大军南征,连续击垮三国联军多次,斩近七万余,自身伤亡也不过才五百余。
只是一个月的非战斗牺牲数量,就过了几个月的正面战场的战斗牺牲数量。
此外,榜噶喇虽然可以提供民夫,可架不住明军的正兵和辅兵数量太多,以榜噶喇的人口,无力负担那么大规模的补给。
因此随着夏季到来,沐毅只能下令坚壁清野,将攻掠土地的一切带回后方。
六月初,明军开始撤退,并向摩腊婆、沼纳朴儿和乌里舍三国提出议和。
按照正常思维来判断,三国本该高兴的同意议和,并继续以天朝属国的身份继续朝贡天朝,为天朝戍边。
然而遭受巨大损失的三国并没有同意议和,反而在拖延议和的同时,对西海岸的刺泥、巴尔曼尼两个大明属国起了袭击。
尽管三国对明军不是对手,可对于除了德里、阿难功德以外的其余印度厮当国家来说,他们却依旧是一个巨无霸存在。
七月初,刺泥、巴尔曼尼两国向大明锡兰府求援,刚刚率军撤回若开的沐毅得知消息,上疏请海军驰援刺泥、巴尔曼尼两国,陆军则需要等待夏季和秋季过去,才能对三国起进攻。
消息传回北京,朱瞻壑看着明军因水土不服而牺牲一千七百余人的名单,果断下达了南洋、南海两支舰队驰援刺泥两国的旨意。
与此同时,大明在东洲宣慰司遭遇的土民叛乱也在宋王朱瞻圻、宣慰使赵辅的镇压下结束。
八月,东洋、东海、大明洋、北海等四支舰队于北海(鲸海)军演,胡濙向日本国主足利义怀(足利义嗣长子)施压,责令其结束昆仑洲乱象。
足利义怀受不住压力,令往昆仑洲去。
此外,感受到来自大明的压力,暹罗国主郑武(赐姓)与南洋诸国沟通后,决定停止昆仑洲乱战,并撤回三千兵马。
十月,沐毅感受到气温下降,开始率军继续远征印度厮当三国。
然而战争进行到此刻,六部与六府都派遣官员随军作战。
这些官员在返回北京后,当即上疏认为朝廷应该在击垮三国军队主力后,扶持榜噶喇、刺泥、巴尔曼尼三国与摩腊婆三国拉锯,而非继续浪费人力物力在印度厮当作战。
这样的言论,引起了庙堂上许多官员的认可。
印度厮当气候恶劣,物资贫乏,加上道路交通不便,过去十个月的战争中虽然缴获了价值三百多万贯的财富,可军队耗费的军费远这个数量。
感到得不偿失的官员们向皇帝谏言,朱瞻壑则是认为天朝的宗藩体系已经遭到许多属国质疑,而质疑的来源是这些属国对大明国力、军力的不信任。
为了彰显国力和军力,朱瞻壑决意继续对三国用兵,以此战来威慑其余七十二属国。
得到旨意,沐毅继续率领南征大军征讨三国。
腊月初五,南中都指挥使方瑛与交趾都指挥使朱永率军三万与摩腊婆国主所率十二万大军交战于雷瓦山区。
郑王朱瞻坦、汉王朱祁镇率王府护卫骑兵四千侧击摩腊婆大军侧翼,摩腊婆大军乱。
酣战间,汉王朱祁镇中枪坠马,好在甲胄厚实才没有牺牲战场上。
西乡郡王朱祁钰率郡王府护卫将朱祁镇救起并撤离战场,方瑛与朱永、朱瞻坦联手围歼摩腊婆十二万大军,生擒摩腊婆国主,甲四万七千余,俘虏六万余。
腊月三十日,明军兵抵摩腊婆国都,摩腊婆太子开门投降,复称臣。
消息传至北京,朱瞻壑封方瑛为南和侯,朱永为抚宁侯。
汉王府、郑王府、西乡郡王府赏苏锦五百匹,赐币三千枚。
在西南的硝烟与大明内部的鞭炮声中,宣德二十三年悄然消逝,迎面走来的是宣德二十四年。
摩腊婆投降后,朱瞻壑令摩腊婆太子摩鄢即位,继续治理摩腊婆,并调派民夫为明军运送补给。
二月,石亨、石彪破沼纳朴儿国都,王瑄之孙王廷弼率军攻破乌里舍国都,至此印度厮当三国叛乱彻底被平定。
随着三国被平定,关于沼纳朴儿和乌里舍的事情也就摆上了案板。
乌里舍虽然近海,但国内大部分都是山地,不论殿阁、六部还是六府,大部分官员的意见都是废现任国王,另立国王子嗣为国主,继续治理乌里舍。
相较于乌里舍,沼纳朴儿就没有那么好商议了。
沼纳朴儿占据的土地是肥沃的恒河平原中游地带,光是已经开垦好的耕地数量就多达四千万亩,待开的地方最少两亿亩。
如此肥沃的恒河平原,加上当地的近千万人口,如果大明将沼纳朴儿占据,每年光是田赋都能收到二百万贯的米麦粮食。
此外,如果得到这片土地,大明也将获得一块可以近距离运送粮食前往乌斯藏的大粮仓。
出于多种考虑,不管是庙堂上的殿阁、六部还是六府,诸多势力都不想放弃这块肥沃的土地。
四月初五,经过考虑的朱瞻壑下旨废沼纳朴儿国,设山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司来管辖该地。
这则消息传往了河中地区,朱祁钺在四月二十四日方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