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永乐无憾(第1页)
“咳咳……”
十一月中旬,随着气候愈寒冷,朱高煦最终宣布了撤军。
除了留下驻守养夷城的两千马步兵外,其余兵马尽数向着伊犁撤回。
不知道是不是太过寒冷,亦或者是完成了目的而松懈导致身体虚弱,朱棣与朱高煦这对父子都在返程路上染上了风寒。
马车内,朱高煦与朱棣面对面的坐着,手里各自拿着一本书。
不同的是,朱高煦是拿着书在书写,而朱棣看的则是朱高煦写给儿孙的书。
朱高煦所写的书有五本,如今已经写完了两本,朱棣拿着的就是其中一本,而朱高煦正在写第三本。
这些书没有名字,但内里内容却十分丰富。
从科技到意识形态,思想浪潮,再到世界格局的几种延伸……
明明只是一本书,却似乎在实打实描写未来数百年后的事情。
尽管已经生病,但朱棣却依旧看得忘乎所以。
朱高煦也是一样,明明已经生病,却依旧在咳嗽着书写内容。
书本上的一句话,他需要思考一字时乃至一刻钟才会动笔,十分慎重。
马车外,长长的队伍沿着天山向东前进,如果打开车窗向天山看去,那景色令人震撼。
尽管山下还没有下雪,可天山的山脉顶部却已经出现了皑皑白雪。
朱高煦时不时会向窗外看去,又时不时回头动笔。
朱棣则是全身心投入书本中,感受着他所能看到的“未来”
。
俩父子除了用膳的时候能说些事情,其它时间都投入到了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抵达了碎叶城,曾经的托克摩克。
它们的变化并不大,因为没有铁路连接,内地和东北的物资无法运输来到这里,自然不可能将源源不断的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运抵此处,将此处做出最快改变。
不过他们虽然没有立即改变当地的环境,可随着越来越多汉人的抵达,当地的环境终究会被改善。
没有停留太久,他们在留下三千兵马后,便继续向着河中城前进。
腊月初九,队伍越过了河中城,并没有前往伊犁河谷,而是向着北边的阴山城前进。
腊月二十日,他们抵达了阴山城(海岬力)的范围,也见到了夷播海(巴尔喀什湖)。
由于两人风寒还没好,故此没有下车,只是坐在马车上,通过玻璃来欣赏那壮阔的夷播海。
“这是我们的了……”
朱高煦看着夷播海,忍不住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朱棣只当他是感叹,但只有朱高煦自己才知道,这句话有多么难得。
赛里木湖、巴尔喀什湖、伊克赛湖……
这三个湖泊,后世只留下了一个,而今自己将它们都收了回来。
“咳咳……”
他咳嗽了几声,随后方才下令道:“湖边风太大,继续走吧,去阴山城休息。”
“是。”
马车上的胡季点头应下,随后小心打开车窗,将消息告诉了带兵的将领。
朱能被留在了伊犁河谷,朱高煦委任他为安西大将军,赏矿山三座,节制西域三个都司,等开春再离开。
陈懋被拔擢为安西都指挥使,拔爵为宁阳侯。
朱勇为北庭都指挥使,赏铜山一座。
毛忠被封伏羌伯,任河中都指挥使。
除此之外,许多立功的兵将也纷纷得到拔擢,其中还有不少朱高煦熟悉的人。
孙镗、杨洪、刘玉、石亨等四人都算是他耳熟能详的正统年间名将,尽管杨洪在土木堡的举动值得诟病,但朱高煦也并没有苛待他,都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