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指点迷津(第2页)
汉王要是知道,又会如何?
朱变闭上双目,又缓缓睁开,厉声道,“上阳公乃是本尊的恩师,上阳郡乃是上阳公的毕生心血,当初本尊保举你父亲出任上阳太守,那是念你有些良知。如今游氏不以百姓为念,便是陷本尊于不义之地……”
“我们游氏岂敢……”
游鲵面露苦色,“罪人何尝不想履行上阳公遗志……”
“履行上阳公遗志?”
朱变甩袂一指,“上阳百姓要有什么闪失,你们整个游氏死不足惜!而且,你们游氏休想一死了之!”
闻声,游鲵的身子一搐,但紧接着,竟昂起头颅,一字一顿,“若百姓无虞,在下愿受凌迟!”
他雄赳赳地说完这句话,双目却又茫然,“大护宰大人,修筑旦河不是小工程啊……非游氏能力之内。何况霈雨将至,工期紧凑,没有外力相助,光凭我们游氏一门,万万不可能完成……”
此言倒是千真万确。
堂内十几名厄侍列阵左右,各个昂屹立纹丝不动,这时却有一名厄侍动弹一下身子,紫色脸谱中的双目微微一低,似有话要说,随之走出班部,朝着朱变拜道,“大护宰,属下乃上阳郡桃花县烂草乡人氏,家住旦河东畔,对于旦河十分了解……属下以为,大人应问清……”
见朱变眼睑一动,那名厄侍登时收口。
十多年前,汉王云集汉州兵府一半兵侍,以半年时间才将旦河工程完成。一个游氏,所有家臣加在一起,不过二十几个巨持,力士亦不过几百之众,确实能力有限。
朱变处事沉稳,雷打不动。
方才那个厄侍,察觉大护宰有失往日行风,以为攸关上阳,乃轸怀恩师,以致雷嗔电怒,乱了分寸,这才站出来稍作提醒。
对于这件事,朱变的心里比谁都清楚:游氏无力修筑旦河大堤不假,但大可以上奏此事,如今隐瞒不报,光凭这一点,足以看出游氏包藏祸心。
上阳郡乃东方弘的封土,能得良治,固然使人欣慰,倘若游氏不尽人事,只识鱼肉百姓,那么无异于芒刺在背,须尽快地将刺拔去。
原以为游氏二公子是根柱子,可以为民撑起一方福地,如今看来,这人也被打磨成了一根刺,既然是刺,再无留着的必要。
游氏这些年,材优干济,面面俱到,深受汉王器重。拔光背刺,须有死罪加身,倘拿旦河一事兴师,纵有汉王包庇,却能先斩而后奏,即便王有怒,而罪不容咎,是为天降死期,报应使然。
但是,惟今之计,修筑旦河才是头等大事,还须尽快加固旦河。此际除掉游氏,精力不够。况且,厄司八百巨持,全都各安使命,眼下所能调派的人手,甚至比不上游氏满门。
修河一事,还须游氏鼎力。
朱变沉吟良久,耸了耸肩。
其实,游氏之做法,换句话说,也为汉王考虑:汉王此时,为了谋划未来大计,正为军政日昃旰食,只盼有人分担案牍之劳,加之州库空虚,倘知天灾来袭,指不定愁成什么样子。
旦河之危,不告而解,是为能臣之表率。
游哉确实是个能臣,然而灾变面前,无为而治,便是无能!
……
退下公堂,朱变站在内庭中的花园中,面朝花圃,对着一群密密麻麻的鸟雀出神。游鲵身上的手铐脚镣已被卸下,此时站在他的背后低着头,亦是很久没有说话。他们年纪相仿,彼此都有才干,交集不多,往年也有一点朋友之谊。
沉默多时,朱变怒气消散,微微侧目,“坐。”
游鲵看向身旁的石椅,“旦河之危不祛,在下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