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理论(第2页)
即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暂时性地从意识层面遗忘消失,但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被意识召回,可检查无意识的伪装情况。本我则是生物的我,处于无意识层面,在个体意识不到的情况下支配着其自我表现,具有非常强大的原始冲动力量。由于个体对本我是无意识的,一旦本我的力量过自我的调节能力,就需要
外界的干预比如精神分析来加以疏导。我则是理想的我,处于意识层面,主要过
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即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以及追求至善至美。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决定着个体人格的基本面貌。当三者处于协调一致时,个体的人格处于健康状态;若三者互不相让、彼此矛盾,往往会产生心理疾病,如本我过于强烈容易使儿童变得自私自利而不尊重他人,我过于强烈
渐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则会使儿童变得过于自责而产生退缩行为。随着个体人格的不断展,这三者通既然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行为都受性本能的支配,因此人的一生也是由性
展的不同阶段组成。根据个体力比多指向或者说是性感带的不同,弗洛伊德人的展划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即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他认为个体在这些不同的阶段力比多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异的,相应的力比多指向若能得到适当的满足,个体的性心理就会得到健康的展,个体也会关注家庭生活并细心抚育后代;否则性心理的展就不能顺利进行,在性展的各个阶段个体都可能出现固着和倒退,前者是力比多的停滞,后者则意味着力比多退回到较早甚至最初的阶段。固着和倒退都会导致人格的病态展,成为各种神经症、精神病等心理疾患产生的根源。
1)口唇期(o~1岁)。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的展先从嘴开始,婴儿通过吸吮、咀嚼和咬等动作或行为来获得快感,寻求乐趣,即所谓的“吮吸快乐”
。口唇期人格展的焦点不一定是口本身,而是被照顾的愿望、被抱着的愉快和对温暖的享受。婴儿喜欢吃自己的手指头,而且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嘴巴够得着都喜欢咬一咬、尝一尝或是吮吸。儿童断奶之后口唇期即宣告结束,成人断奶的要求和儿童吸吮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本阶段的主要冲突,儿童越是难以断奶、难以离开与之伴随的愉快感,这个阶段遗留的力比多的比例就越大。如果婴儿饿了经常不能及时得到喂奶或是过早断奶,就可能会造成性心理展的停滞,成为口唇型人格,表现为不成熟、过分依赖他人。例如,中小学生咬笔头、啃手指、抽烟,青少年、成人的酗酒行为等都可能与口唇期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关。
2)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的力比多指向为肛门,儿童以排泄、控制粪便为快乐,这可能与父母的大小便训练形成冲突。肛门期人格展的焦点是大小便训练,这对个体日后的性心理展至关重要。如果儿童顺利达到父母的要求,其自我控制就获得了赖以展的基础;反之,不当的训练可能造成两种不良人格。一种被称为便秘型人格,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进行的过早或过于严厉,容易造成孩子长大后有洁癖,过分遵守法规和呆板的常规,有强迫性的倾向和小气、吝啬等特点。另一种被称作排泄型人格,忽视大小便训练容易造成孩子长大后挥霍浪费,生活无条理,对人敌意,桀骜不驯,难以与上级相处。
3)性器期或称前生殖期(3~6岁)。这个时期的力比多指向性器官,儿童通过抚摩或暴露生殖器来获得满足。弗洛伊德甚至主张,3岁起儿童的性生活即类同成人,不同之处在于生殖器尚未成熟,冲动力较为薄弱,缺乏组织性。这一时期是个体性别认同、我形成的重要时期,主要冲突来自占据双亲中异性一方的欲望,以及对同性一方报复的恐惧,其外在表现是男孩的“恋母情结”
(oedipusp1ex)和女孩的“恋父情结”
(e1ectrap1ex)。“恋母情结”
表现为男孩爱恋自己的母亲而敌视自己的父亲,但他很快就现自己的对手太强大,由于害怕受到惩罚而产生一种“阉割恐惧”
,于是转而模仿自己的父亲,进而对于自己同性的一方产生认同。女孩的情况与之相反。这种冲突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被同性父,其力比多处于到修正,
冲突的不良后果是可能
62这一阶段的儿童进理论为心1)
儿童展
能、性冷淡或性倒错、同性恋及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无能为力等。
“信任-
母所赞同的价值观并进而内化为我。
个力比多集中的区域。
4)潜伏期(6~11岁)。本阶段儿童的性冲动处于潜伏状态,
被压抑的性感一扫而光,因此性冲动大大
是随后
力比多对个体的心理展不起什么作用,
活作息
停滞状态,在儿童身体上几乎找不到
,专注于学习、游戏和运动,展社感,及
入学校,前三期的各种记忆逐渐遗忘,
个体的我得到进一步展,他们从家庭以外的成人及与同性伙伴进行的游戏中
之,如
减弱,男女界限分明,对性缺乏兴趣。
信任感
2
获得各种行为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内心平静,
会情感。5)生殖期(青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力比多指向异性伙伴,被压抑的力比多
(autor
日渐躁动,并重新活跃起来、集中于身体的生殖器官。青少年开始寻求摆脱父母
此又有着特定的规范。可以采用的防御办法一般有两个,即禁欲和理智化。所谓身体
的束缚,追逐自己的异性朋友。这一时期的个体非常容易产生性冲动,但社会对
赖大自主
禁欲就是通过艰苦的途径如体育锻炼、解决抽象的智力难题来抵制性诱惑,理智
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及其展阶段的阐述引了人们对儿童早期经验的重便等
反之
化则试图将力比多转移到理性的、圣洁的高度。
的能
视,推动了心理和教育界对行为动机及潜意识的研究。然而,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在儿童展中的作用,已经不再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也很难应用于儿童的教育实践:通过早期经验预测成年后的人格特点,虽然看上去很动人,然而人们在个体的早期经验和后来的展之间,还没有现什么具体而明确的关系。
(二)埃里克森的自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eriksoneh,19o2-1994)新精神分析的着名代表,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
结构说,但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展的动力都归结为生物方面的性本能,受“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