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白富美下乡,被最野糙汉苏软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2章 一步错步步错(第1页)

谁曾想到,要钱没钱要关系没关系的于文波能躲过一劫,真的就应了江敏正的担忧,没能把于文波拉下来,要靠另外两名当选知青让出名额。

另一个当选的知青持身周正,真的是完全凭自己的实力获选的,夏语林抓不到任何把柄,只能转移目标。

她为了获得名额付出了巨大代价,不甘心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在美好的未来前程面前,再浓情蜜语的爱情也得让位,还安慰自己是江敏正自己的问题,怪不了她。

于是,在县知青办的人表示为难之后,她便毫不犹豫地跟县城知青办的人透露了江敏正曾经闹得轰轰烈烈的风流事迹。

知青办的人听了皱起眉头:“这公社的人是怎么办事的,这样的人也能推举上去?”

转念一想,于文波成了当地大队长的女婿,也就见怪不怪了。

可小小的生产队大队长,他还不放在眼里,因此就有了去红旗公社的曹主任面前点拨的行径。

“夏语林,我去不成,你也别想去!我去举报你勾引我这个有妇之夫,搞破鞋!”

江敏正听到她的倒打一耙,威胁她。

“你敢!”

夏语林面色狠,语气如冰,“真要那样,我就告你强、暴,是你先招惹我的,大不了争个鱼死网破!”

江敏正不敢拿自身做赌注,只能让岳父帮忙打听夏语林做了什么事,才能顶替他的名额。

李卫强也不甘心倾力举荐的女婿失去资格,动力量把夏语林灭火的英雄事迹打听得仔仔细细。

江敏正得知后,一份举报信传达到了市里,举报女知青夏语林与县城知青办某位领导苟合,为了获得工农兵大学举荐名额,两人不惜以毁灭存档资料做代价,打造出一位“英雄”

,占据无辜之人的名额。

市里接到举报,若上面所诉是事实,那性质可就太恶劣了。很快,铁面无私的专案组就下到县城、公社以及李家沟展开调查。

经过多日的仔细核查,证明了夏语林与县城知青办昔日里没有往来,是被冤枉的。但问到她为何会在起火现场附近,夏语林给出的解释是本意是去县城百货大楼购物,但难得到县城一次,就到附近转了转熟悉环境。

可是县城知青办离百货大楼还有挺长一段距离,她的说法不足以取信调查组,又没有她放火的证据,不能给事件定性。

身经百战的调查组哪怕没有明确证据,心里也有了判断,因此调查报告中,重点突出了县城知青办资料室起火的原因不明,夏语林处于现场太过巧合等有倾向性的内容。

除了夏语林外,调查组也展开了这场名额风波的相关人江敏正的调查,现他确实与现任妻子婚前苟合,作风确实有问题,名额撤销得合情合理。

调查组组长向领导汇报时,还感慨道:若夏语林真的为了名额,自导自演了一场灭火事件,还不惜使用苦肉计。这等心性的人若得到赏识,不知未来会怎么样。

决策的领导心里一凛,仔细询问了调查经过,还特意请警方支援,派审讯经验丰富的警察去调查审问夏语林,就怕她是一个暗藏的敌特。

警方的力量可不像是政务办事人员,很快就把江敏正和夏语林不可告人之事和两人的谋算与争执全给挖了出来。

最后,若夏语林的敌特嫌疑是排除了,但她放火破坏、搞破鞋的事却公之于众。

这场风波的结果出乎众人意料:江敏正的推荐名额没能恢复,夏语林也丢了名额,被抓进了铁窗里。

而李家沟大队长识人不明,又多次暗箱操作,被撤了大队长之位。

自此,他一家被拉下“神坛”

,被不少社民奚落笑话。

见岳家失事,江敏正再不惧怕岳家,自己出资在李家沟盖了栋新房子,和李红梅搬了出去。

而李红梅父母被江敏正拖累,经常上门搞事,又以孝道压迫,两家过得鸡飞狗跳。

李红梅早已知晓江敏正的本性,得知他与夏语林私通后,让自家兄弟狠狠教训了江敏正一顿,从此把握家里的财政大权,江敏正的日子过得更艰难了。

夏语林千算万算,唯独没算到会把自己送进去,她的一切努力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空处的名额,被一个完全没人当选的生产大队的优秀知青捡漏,成了这场风波的唯一幸运儿。

这场抢夺推荐上学名额的“大战”

落下帷幕,其中种种事迹就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就传散四方。

最近,无论谢玉瑶走到哪里,都听人议论这事。

不少人感慨于文波的庆幸,若是一开始他就被拉下来,就不会有后续那一波三折了。

夏语林的谋算能瞒得死死的,只要去了工农兵大学报名就读,就算日后被人怀疑,也没有证据,只需要否认即可。

大家都说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谢玉瑶想起去年去公社卫生院参加培训时,江敏正还是个被众星拱月的风光青年,这不足一年的时间,就落到这等地步。

若是他能在夏语林谋权之初阻止她,或者在她事成之后匿名揭着火真相,也就可能不会改变人生轨迹。

但他跟夏语林纠缠不清,也可能因此被其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报复。

无论怎么走,都陷入两难境地。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在妇女主任乔大姐提议下,大队部专门组织了一场思想教育会议,让青山屯所有人员针对这次事件表感想,以此教育大家行正道,做正事,万万不能采用歪门邪道谋取私利。

会议之后,青山屯渐渐恢复往日的平静,谢玉瑶也慢慢地从药草项目脱身。

来自未来的她很明白,做事业方面,一人拼尽全力埋头苦干,远不如培养一批得力助手,适当放权,汇集众人的力量。

因此从一开始,她就没有独自把控核心环节的念头。

无论是药草的识别、种植,还是炮制等其他方面,她都让相关社民一起培训,再挑出各个环节的负责人,让他们去主事。

在药材项目上,她成了名副其实的领路人,为青山屯培养了不少相关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