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观察者效应(第2页)
“唔……我并不清楚,因为此前并没有类似的尝试,但我推测应该可行。”
陈光达略一思索,回答道。
“那就这样吧,同时观测和收集奥特曼和怪兽的数据。”
“同时观测?这会大大增加后续数据的处理量,而且会导致部分数据混乱和缺失的可能!”
陈光达极力反驳道。
“不,就按我说的做,”
文间慧的语气中透露出坚决,“没有人会愿意成为被窥视的对象,但如果是连同怪兽一起,我想他也许能理解的。”
“那好吧!”
陈光达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另外我要提醒你一个事情,就观察者效应来说,这次的观测行动应该是绝密的,但扎拉布未能遵守我们的保密规定,导致我们在这次行动中非常被动,你往后要小心他。”
“我明白了。”
文间慧的牙齿紧咬,“这些该死的家伙!”
翌日。
黄埔街区,位于广城的核心地带,高楼林立,繁华程度不亚于市中心。
然而,今天这里却显得格外安静,除了偶尔呼啸而过的警车和闪烁着蓝光的救护车,几乎见不到行人的踪影。
陈光达搭乘着大厦外侧的透明观光电梯,缓缓上升,直至抵达这栋摩天大楼的顶层。这里视野开阔,是他们为即将进行的大型量子观测试验精心挑选的观测点之一。
站在大厦之巅,猛烈的疾风带着夏日特有的灼热感,无情地拍打在他的脸上。风中的热浪让陈光达的汗水无法抑制地涌出,它们如同断裂的珍珠链,一串串地从他的额头滑落,滴落在光滑的观光电梯地板上,瞬间被风干。
陈光达步出电梯,环顾四周,眼前是一片由精密金属构建的框架结构,一台小货车大小的圆筒型机器悬挂在吊机的长臂之下,刷着白漆的金属外壳在炽热的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辉,宛如一座即将射的太空船。
“老刘,这十八个量子射装置一定要确保达到精度要求,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陈光达站在那里,指着半空中那个巨大的量子射器,朝一旁的工程师说道。
工程师老刘点了点头,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但他手中的工作却没有丝毫停歇。
他熟练地调整着设备的角度,确保量子射装置能精确地指向预定的方向。
“放心吧,光达,这些设备的安装都是我亲自把关的,绝对没问题!”
随着“哐”
的一声脆响,量子射装置被精准地安装在了预定位置。陈光达握着测量仪器走上前去,手指熟练地在设备上操作,和工程师老刘进行着最后的校准。
一旁的工程师老刘,用毛巾擦拭着脸上的汗水,目光穿过防护栏,落在眼前这个巨大的仪器上,不禁出由衷的赞叹:“陈博士,这就是最新设计的量子收探测器阵列吗?”
“没错。”
陈光达转过身,“这个量子射装置设计用于射特定的光量子。当这些光量子与运动中的物体相互作用时,另一组的探测器就能捕捉到由此产生的量子波动。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量子数据,我们能够推断出物体在量子场中的精确位置和状态,这在量子物理学的研究中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量子收探测器阵列,其最初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推动新一代光量子计算机的研,以及用于观测和记录单个光子的到达时间,这项技术的长远目标是提升量子数据传输的率和距离,为未来的通信技术奠定基础。
然而,有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意外现,当这套设备用于射处于量子纠缠态的特殊光量子时,能够通过量子波动探测器捕捉并分析这些光量子在量子态下的微小能量波动。
基于此,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假设奥特曼的光之躯体并非简单的光子集合,而是一种高度复杂的量子态能量结构,如果利用特殊光量子对奥特曼躯体进行轰击,随后使用量子波动探测器捕捉轰击后返回的能量波动变化,是否能解析奥特曼躯体的粒子结构?
然而,由于这套量子收探测器阵列过于复杂和庞大——它由十八个量子射装置和三十二个量子波动探测器组成,在观测中还必须严格控制和计算外界变量。
此外,奥特曼的变身有着冷却时间限制,也为寻找合适的试验时机增加了难度,因此他们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进行试验。
他慢慢走到露台的最边缘,阳光穿透云层的缝隙,斑驳地洒在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之上,然而在远方的天际,一朵庞大的乌云正缓缓移动,逐渐遮蔽了那热烈的光芒。
就在这时,乌云的前方出现了几个小黑点。
“陈博士,快看!预警机已经到了。”
工程师老刘指向遥远天空中几个移动的小点,兴奋地喊道。
陈光达抬头望去,目光追随着那些黑点越来越近,只见四架预警机正在高空盘旋着,它们机身上方都加装了量子波动探测器,那是一个巨大的半球设备,如果从高空俯瞰,就像是飞机上安装了一只巨大的眼睛。
“这次试验的工作准备得很充分啊。”
工程师老刘感慨道。
“嗯。”
陈光达闻言点点头,心中默默祈祷着,如果这次试验能够顺利进行,这些试验数据将为探索奥特曼的光之身躯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