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世景如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2章 孙书记与老赵叔(第1页)

沈听景把沈家收拾了一番,然后才放心的去执行他的秘密任务去了。

我给沈家夫妇买的两个工作,沈听川最后选了垃圾站的工作,至于保洁那个,先让沈听风顶着了,平日里,就沈听风和沈听泉两个人轮流去工作。

沈听风和袁媛报名参加了本年的高考,等到了九月份,两人双双被科技学院录取。

保洁那个工作,在经过我同意之后,以三百块钱转让给了一起工作的人家的亲戚。

那三百块,沈听川带着沈听风过来要还给我,我也没拒绝,收了下来。

据说今年的高考录取了27万多人,其中重点高校和高等院校就有6万人。

而这个学期的我,已经完成了研究生的功课,在导师的背板下,我也争取到了去国家图书馆学习的机会。

今天就是我去国家图书馆面试的日子,我把自己收拾的干净又精神,穿着白色衬衣和高腰喇叭裤,时尚又不轻浮,端庄又不老气。

沈听泉骑车送我到图书馆门外。

我告诉沈听泉,面试顺利的话我应该可以留下来,如果不顺利,我也不会那么早走,难得有机会进国家图书馆,我当然是想去体验体验的,晚上我可以自己坐公交回去。

沈听泉点点头,骑着自行车回去了。

我深吸了口气,进入了馆内。

经过层层审核,我终于被带上了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办公室,这是一间环境清幽的私人办公室,旁边还附带一间会客室,秘书送我到了会客室,给我送上一杯热茶就下去工作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这间会客室诡异的熟悉。

我看过墙上悬挂的字画和匾额,看过桌面和沙。

桌面上,放着一束新鲜的花束。

墙上挂的,确是一束斑斑烈焰的红梅。

只是这束红梅,十分的眼熟,只是我却想不起来。

没过一会儿功夫,一阵轻微响动从隔壁传来。我循声望去,目光透过玻璃窗落在隔壁办公室的桌面上。那里摆放着一个与整个办公室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极为简陋的桌屏。然而,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桌屏,却吸引住了我全部注意力——只见其上的那幅略微陈旧的烈焰红梅图。

这幅苏绣作品精美绝伦,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每一朵梅花都被巧妙地勾勒出来,它们或含苞待放,或傲雪凌霜,姿态各异且栩栩如生;而那点点繁星般散布于画面中的红色花瓣更是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夺目耀眼,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我凝视着那幅苏绣,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亲切感。就在这时,一个身影打开了办公室和会议室之间的门。我定睛一看,竟然是孙书记!七年过去了,他的脸上多了几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而锐利。

“小6,好久不见。”

孙书记微笑着说道。

我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孙……孙书记!真的是您!”

孙书记走进房间,坐在沙上,“好久不见了,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

我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我很好,一直在努力学习和工作。当年多亏了您的教导和照顾,我才能走到今天。”

孙书记笑了笑,“你很优秀,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这次招聘实习生,我看到你的简历后,特意留下了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胜任这里的工作。”

我感激涕零,“谢谢孙书记的信任!我一定会加倍努力的!”

孙书记站起身来,拍了拍我的肩膀,“那就让我们一起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吧。”

我用力地点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激动之情。仿佛有无数只蝴蝶在胸口翩翩起舞,又似澎湃的海浪拍打着心灵的堤岸。

紧接着,孙书记引领着我,步入了国家图书馆那宏伟壮丽的殿堂。我们穿梭于一个个宽敞明亮的房间,每一步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与渴望。他详细地向我介绍着各个部门的职能与运作方式,让我对这座知识宝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宛如置身于时光隧道之中,见证了国家图书馆的沧桑变迁。从古老的典籍到现代的数字化资源,这里汇聚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不禁感叹它的博大精深,钦佩其蕴含的无尽奥秘。

而在孙书记讲述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时,我更是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又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成功彼岸的大门。

在这段短暂却充实的旅程中,我深刻领悟到国家图书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展使命的史诗巨着。它见证了时代的更迭,孕育出无数杰出人才。能在此工作,无疑是一种荣耀与责任并存的体验!。

结束参观后,孙书记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啊!要好好干、多学点东西,争取为咱们图书馆的展多出一份力呀!”

听了这番话之后,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并暗暗地下定决心道:一定不能辜负孙书记对我寄予的厚望!从那天开始起,我每天都一心扑在工作上面,不仅专心致志地学习各种各样跟业务相关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还十分主动热情地去参加每一项具体工作任务。

在忙碌的工作中,我逐渐适应了图书馆的节奏。一天,我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参与古籍修复项目。拿着那一卷卷残破的古书,我深感责任重大。小心翼翼地展开书页,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学会了运用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尽力还原古籍的原貌。

某天,当我正在专注地修复一本明代方志时,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做得不错啊,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