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朝四百余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柒部 大结局 第16章 季汉 最后的光芒(第1页)

季汉,即蜀汉的别称。这个名称中的“季”

字来源于古汉语中排序常用的伯、仲、叔、季的最后一个字,意为末尾或最后。

“季汉”

的名称寓意着,这是汉朝的最后一个时期或者阶段,类似于将其视为汉朝的一个尾声或者终章。

从历史角度看,“季汉”

这一称呼更准确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在历史上的位置和特点,而“蜀国”

则更多地强调了地域性特征。

实际上,季汉一词的使用,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深度,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此外,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季汉”

这个名字还寓指了讲信用、不食言、重情义、人缘好、宽厚、忠肝义胆和顶天立地的意义,这也是刘备及其团队在那个历史时期,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的象征。

从古至今,具有杰出才能和卓越贡献的人物,也是对伟大人物的尊称。

伟人,在某个领域或历史时期,具有卓越才能和伟大贡献的人,他们的影响力和地位出了普通人的范畴。

许劭,字子将,十八岁时,召陵人谢甄见到他,叹道:“这是希世出众的伟人啊!”

许劭年轻时喜欢读书,爱好三史,重视名声,有节操,喜欢品评人物,赏识不少人。

如樊子昭本是卖帻小贩,虞永贤本是放牧小童,李淑才本是乡闾之人,郭子瑜本是鞍马之吏,他们都得到了许劭的赏识而成名;许劭又引荐杨孝祖、和洽,这六个人最终都成为了名扬当世的贤士。

其余中流之士,有在淹滞之时受到许劭引荐而出众的,有在年幼时受到许劭称赞而显名的。

受到许劭拔育,最终显赫而高尚之人不可胜记。人们在谈到评价士人时,一致认为许劭、郭泰有识人的眼光。许劭又能揭察虚伪之事、贬损虚名之徒。

广陵人徐璆为汝南太守,听说许劭的大名,就请他担任功曹,徐璆也是当世的名士,许劭便接受任命。

徐璆对许劭很是敬重,府里听说许劭为功曹,没有不改变操守,谨饰言行的。许劭抗忠举义,进善黜恶,正机执衡,允齐风俗。

他所称赞的如龙一般高升,所贬低的则如堕入深渊;他的评论公正盛行,又能以道德文教感化他人,众人都很信服他。

自此之后,贪恶之人驱散,而高洁之士充满堂上。

同郡人袁绍是公族豪侠,自濮阳令离职回家,车马徒众,十分豪华,但等到准备进入汝南境内时,却把宾客打走,又叹道:“许子将秉持清格,我这样的车马装束,难道可以让他看见吗?”

于是,就只乘着一辆车子回家。

许劭曾经到颍川,与他同游的都是一些有道德学问的长者,只有他不去看望陈寔。

而陈蕃的妻子去世后回乡安葬,乡里人都去参加葬礼,只有许劭没有去。

许劭的从祖父许敬,许敬的儿子许训,许训的儿子许相,都担任过三公。

而许相因为谄媚宦官,所以官至三公并封侯,他多次派人请许劭,许劭以许相没有德行为耻,始终没有去看他。

许劭的同县人李逵,正直有高尚的志气,许劭开始同他交好。

后来,两人有了矛盾;许劭又与从兄许靖不和,舆论因此对他不满。

起先,许劭与许靖都享有盛名,喜欢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换一个题目,所以汝南有“月旦评”

的风俗。

后来,司空杨彪辟许劭为掾,许劭不就。

朝廷拜为鄢陵令,举为方正、敦朴,又以公车徵召,许劭都不应命。

有人劝许劭做官,他回答说:“现在小人得志,王室将乱,我想去淮南东海避难,这样来保全家中老幼。”

天下大乱后,许劭南到广陵郡。

许劭到广陵后,徐州刺史陶谦以礼相待,很是周到。

但许劭却感到不安,告诉他的门生说:“陶恭祖表面上好名声,内心却不是真的。

如今徐州谷价昂贵,陶谦身边又有些小人,他马上就会憎恶宾客,虽然对我很好,但这种情况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不如走吧。”

于是,渡江到曲阿投靠扬州刺史刘繇。

后来,陶谦果然收捕了寄居在他那里的宾客,名士陈留人史坚元、陈郡人相仲华都被迫逃窜江湖。

刘繇和孙策交战期间,有人曾劝刘繇任用太史慈为大将对抗孙策,刘繇却说:“我如果用子义(太史慈),许子将会笑话我的。”

因此只令太史慈侦视军情。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击败刘繇;刘繇奔往丹徒,又打算前往会稽郡,许劭对刘繇说:“会稽郡富裕殷实。是孙策所贪图的地方,且偏僻又在海边,不可前往。不如豫章郡,北可与豫州联通,西又与荆州接壤。如果在此地收合吏民,遣使向朝廷贡献,并与兖州的曹操互通信息。虽然有袁公路隔在中间,但他就是只豺狼,终究不能长久。足下接受王命,曹操、刘表必定会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