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朝四百余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肆部 纸醉金迷 第22章 王莽篡汉(第1页)

自汉武帝以后,朝政为外戚王氏一门所把持,王莽藉其叔伯之馀荫及王太后之信任,得以独揽大权。

王氏子弟大多骄奢淫逸,独王莽为人恭俭,雅好儒术,礼贤下士,故声誉日隆。

汉平帝在位时,王莽推行惠政以笼络人心:如大封宗室、功臣后裔,捐私产以救济贫民,扩充京师太学,增加五经博士名额,於郡国县邑广置学校等。

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

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王莽利用”

汉德已衰,新圣将兴“之说,假托符命以新圣人自居,取得国人之拥护。

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

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

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一概收用,让他们做官。

为了收买人心,他把从自己封邑里收来的钱和粮,都拿出来赠送给宾客,而自己家里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赞王莽。

汉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马,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

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

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

公元6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

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

,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

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

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

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公元前22年,王莽二十四岁入中枢开始作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成帝,愿把封邑部份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三十岁,封王莽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而王莽之伯叔父凤、商、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

成帝之世,王氏为侯九人,为大司马五人。

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成帝接受了,王莽时年三十八岁。

王莽作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成帝病死,太子哀帝即位,母亲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势。

王莽不得不请辞下台,退居自己在河南的属地新野,闭门读书,一面注意朝廷动态,等待机会,准备东山再起。

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王莽逼子自杀偿命,王莽此举得到人们的好感。

在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反平。

在公元前2年,王莽获允回京居住,来年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了玉玺,召王莽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莽处理;

此时王莽四十五岁,一夜之间,王莽成了国家最高行政的执行人,王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势力,立刘箕子为平帝,还为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迅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基础。

来年太皇太后赐给王莽为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王莽假意推辞再三,接受了名号,却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大家皆歌颂王莽的恩德,此时正值公元纪元1年。

王莽立女儿为平帝后;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王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王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

王莽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

此时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京师顿时文教昌盛。

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王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王莽因而加封九锡,莽此次却没谦让。

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

但是在元始五年十二月平帝却死了。

皇太子孺子婴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临朝听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为摄皇帝,自称“予”

第二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王莽,声势浩大,王莽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

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

、“汉历中衰,当更受命”

、“天告帝符,献者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