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朝四百余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叁部 妖孽宫廷 第30章 宦官结党(第3页)

后为避司马昭之讳,昭君改称王明君。

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成为大赢家。

萧望之死后不久,中书令弘恭当年病死,石显继任中书令。

此后,中枢权力急剧失衡,向石显一方倾斜。

出于对石显的信任及自身健康原因,元帝将朝政全部委托他处理,事无大小,都由他汇报决断。

于是石显威权日盛,贵幸倾朝,公卿以下无不畏惧他。

石显俨然一言九鼎,“重足一迹”

元帝虽为天子,权柄却握在石显手中,一切听任石显说了算。

元帝特别宠信宦官,主要基于一种天真的想法,认为宦官没有家室,不会缔结“外党”

但这是一种错觉,石显之流其实颇擅长“结党”

,他不仅与宫廷太监结为“内党”

,而且勾结史丹、许嘉等外戚,并拉拢那些见风使舵的匡衡、贡禹、五鹿充宗等儒臣,结为“外党”

;内外呼应,兴风作浪,党同伐异。

易学大师京房曾提醒元帝不要宠信佞臣,元帝却执迷不悟,依然听任石显专权;京房触怒石显,很快被逐出朝廷,随后又因“非谤政治”

而被处死。

石显擅权期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然而对于宦官危害国家,他始终未能悟察。

司马光评述:“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说白了,元帝太好糊弄,居然让石显玩弄于股掌之间。宦官石显的专权,实际上正是汉元帝纵容的结果。

在帝制时代,大权旁落乃为君之大忌,尤其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必须善用最高权力施展抱负。

竟宁元年五月壬辰,汉元帝刘奭在长安未央宫去世,终年四十二岁。

汉元帝永光四年十月,汉元帝下令西汉帝王诸陵依其地界分属三辅管理,此前诸陵总属太常管理。

又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诏令不要重新建立县邑和迁徙国民。

宣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宣帝神爵二年以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权力之争,初有“五单于争立”

,互相不容,屠戮兼并,最后形成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与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对立。

在汉元帝期间,在汉匈关系上出现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陈汤平灭北匈奴郅支,一件是昭君出塞。

汉元帝刚即位的时候,匈奴郅支单于自以为与汉朝距离遥远,加之怨恨汉朝扶持他的仇敌呼韩邪单于,就有与汉绝交之意,并与康居王勾结起来,在都赖水(今恒逻斯河)畔兴建了一座郅支城(今江布尔),作为自己进一步扩张势力的基地。

郅支将势力向汉西域展,直接威胁汉朝在西域的统治。

建昭三年,新一任西域太守甘延寿、陈汤对北匈奴动攻击,获得大胜。

至此,汉朝最后消灭了虎视西域的敌对势力。

以后近4o年,西域维持着和平状态,丝绸之路也畅通无阻。

陈汤为官虽有不少劣迹,但他矫诏兴兵、平灭郅支的功绩应当肯定。

北匈奴郅支被汉朝诛杀之后,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既为消灭政敌而高兴,又畏惧汉朝的威力。

竟宁元年正月,呼韩邪单于三次入长安朝觐汉天子,并表示愿归附汉朝娶汉女为阏氏。

元帝遂将宫女王嫱配他为阏氏。

汉元帝认为这次政治联姻可使“边陲长无兵革之事”

,特意把年号改为“竟宁”

,意即边境安宁之意。

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

,“宁胡”

意即“匈奴得到昭君,国家就安宁了”

汉建昭三年,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击灭郅支单于于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的作战。

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视野里,战争,似乎一直是暴力主凶的代名词。要么“杀敌一万,自损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