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朝四百余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叁部 妖孽宫廷 第11章 压死霍家最后一根稻草(第5页)

常惠与官兵五百人一同到达乌孙,返回时经过龟兹,调动龟兹西边国家的军队二万人,命令副使调动龟兹东边国家的军队二万人,乌孙军队七千人,从三面进攻龟兹,军队还未交战,常惠先派人指责龟兹此前杀害汉朝校尉赖丹。

龟兹王谢罪说:“那是我父王时误听贵族权臣姑翼的话造成的错误,我是无辜的。“

常惠说:“既然如此,那就把姑翼抓来,我放了你。“

龟兹王将姑翼逮捕,送交常惠,常惠杀死姑翼后回国。

元康二年,翁归靡通过常惠上书汉宣帝,请求立其子元贵靡为嗣王,使他能继续与汉朝公主通婚,与匈奴完全绝交,并以马和骡各一千匹作为聘礼。

汉宣帝同意,便以解忧公主弟弟的女儿刘相夫为公主,派常惠为助手,持使节者共四名,护送刘相夫到敦煌。

还没有出塞,便得知翁归靡去世,乌孙的要员们共同依照原来的约定,立岑陬之子泥靡继承昆弥之位,号称狂王。

常惠上书:“请求让刘相夫在敦煌等候,常惠驱马到乌孙去,斥责他们不立元贵靡为昆弥,然后回来迎护刘相夫。“

汉宣帝将此事交由大臣们讨论,萧望之认为:“乌孙动摇不定,难以结为盟友。解忧公主在乌孙四十多年,夫妻之情并不亲密,边境未能安宁,这已为事实所验证。如今,刘相夫由于元贵靡没有即位,故返回中原,不失信于夷狄,这是中原的大幸。如果刘相夫不止步,就会兴起徭役,成为弊政的根源。“

汉宣帝听从其主张,将刘相夫召回。

起初,解忧公主的仆人冯嫽能写隶书,明白事理,曾经携带符节充任公主的使者,到各城国进行赏赐,解忧公主很敬重她,称她为冯夫人。

冯嫽嫁给了乌孙的右大将,右大将与乌就屠很亲密,都护郑吉派冯嫽劝乌就屠投降。

乌就屠害怕起来,说情愿领有较小的称号归顺汉朝。

汉宣帝命令乌就屠到常惠的驻地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

后来,小昆弥乌就屠没有将翕侯们管辖的人口如数归还给大昆弥元贵靡,汉宣帝再派常惠率领三名校尉驻扎在赤谷,为大小昆弥划分各自的人口和地界,大昆弥分得六万多户,小昆弥分得四万多户。

张安世少年时,靠父亲张汤的地位出任郎官。

因为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台,张安世记忆力出众,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正值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与燕王、盖主谋反被杀,霍光由于朝中无旧臣,奏请任命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辅助自己。

张安世在任13年间,国家平安无事,任用贤士。

天子下诏书夸奖张安世的功绩,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元平元年,汉昭帝驾崩,其侄子昌邑王刘贺被大司马霍光拥立为帝。

汉宣帝初立,褒奖大臣,加封张安世一万零六百户,他的三个儿子张千秋、张延寿、张彭祖,都做了中郎将、侍中。

地节二年,大将军霍光去世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封奏书,推举张安世出任大将军一职,其子张延寿稳重厚道,出任光禄勋,兼领宿卫职务。

汉宣帝想用张安世父子。张安世听说这事情,再三坚辞去大将军一职。

汉宣帝不答应。几天后,加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兼领尚书事。

几个月后,罢除车骑将军的屯兵,改为卫将军,领两宫卫尉,城门、北军兵隶属张安世管辖。

当时霍光之子霍禹为右将军,皇上改任霍禹为大司马,撤去右将军的屯兵,用官号虚尊嘉赏,事实是剥夺霍禹的兵权。

一年多后,霍禹谋反,祸及宗族,张安世一向小心畏忌,十分担忧,他的孙女张敬是霍氏外亲族的妻子,应当连坐被诛,张安世的脸色瘦弱憔悴。

皇上看了很奇怪也怜惜,便问了左右侍从,于是赦免了张敬,以宽慰张安世。

张安世看到父子尊贵显耀,心怀不安,替子张延寿请求外出补官,皇上任为北地太守。

一年多后,皇上可怜安世年老,又召张延寿为左曹太仆。

当初,安世兄张贺得宠于卫太子,后来太子起兵失败,宾客都被杀,张安世为张贺上书求情,张贺被免去死罪处以宫刑。

元康四年春,张安世有病,上疏归还侯爵,乞求骸骨归故里。

汉宣帝希望张安世能好好养病,多辅佐自己几年。

于是张安世又强起办事,到秋季去世。

天子赠印绶,送来轻车甲士,谥号敬侯。赐冢地在杜县束,挖上起冢,建祠堂。子延寿嗣爵位。

张安世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

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

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

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张安世还是个为官廉洁之人。

他曾举荐一人为官,后来该人来向其道谢,张安世说自己是以为举贤达能,乃是公事,岂能私谢,于是与之绝交。

有一位郎官功劳很大,却没有调升,自己去求张安世为他说话。

张安世对他说道:“你的功劳很大,皇上是知道的,作人臣子的,怎么能自说长短处!“

坚决不答应他。不久这位郎官果然升官了。

张安世谨慎周密,每次与皇帝商议大事,决定后,他总是称病退出。等听到皇帝颁布诏令后,再假装大吃一惊,派人到丞相府去询问。

所以即使是朝廷大臣,无人知道他曾参与此事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