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部 文治武功 第17章 六扇门(第4页)
更有那些“有奸如山“的权贵,因受到王温舒的包庇回护而逍遥法外,他们当然愿意拿出大量钱财进行贿赂,作为对王温舒的报答。
这方面的具体细节,虽然史料语焉不详,但也透露了一些信息。
史载,王温好任中尉以后,“数岁,其吏多以权贵富。“
王温舒的爪牙都因权贵的拥佑贿赂而暴富,他本人就更不用说了。王温舒在几年后曾被人告,其中的重要罪状就是“受员骑钱“及其他“好利事“。
所谓“受员骑钱“,显然是接受部下贿赂。
部下贿赂,他都敢接受,其他人的贿赂更是来者不拒了。
至于“好利事“,当然是枉法卖狱、贪污受贿之类的丑行。
王温舒死后,史载其“家累千金“。这在当时可谓“暴户“了。
先他几年而死的张汤,也是个酷吏,官至御史大夫,贵为三公,遭人陷害而自杀。
据史载其家产不过五百金。
而且这都是得自平时皇帝的赏赐和自己积余的俸禄,其他什么产业也没有。
比王温舒后死几年的尹齐,也曾以酷吏闻名,也曾官至中尉,后在淮阳都尉任上病死。
短短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中就聚敛了这么多的财富,确实是个典型。
以杀立威,其威风只能奏效于一时;以酷行贪,其贪迹也不能隐藏于长久。
一旦威势不行,贪迹败露,就绝对逃不脱可悲的下场。
太初元年,西汉王朝派兵征大宛。
武帝下诏征豪吏从军,而王温舒却隐匿其吏华成,终被告。
接着又有人告他企图谋反,而他“受员骑钱“及其他“好利事“也相继被揭露。
按汉朝法律,其罪当诛灭全族。
王温舒知道末日来临,乃自杀身死。
他的两个弟弟和他们的岳丈家亦各以他罪而全族被诛。
难怪时人曾感慨系之地说:“真可悲啊,古代有诛三族之刑,而王温舒竟然被诛了五族。“
王温舒文化水平很低,办事不分青红皂白,脑子也很糊涂,就是敢杀人。
担任中尉后,他很高兴觉得可以施展抱负了。
因为他熟悉关中习俗,了解当地豪强和凶恶的官吏,所以豪强和凶恶官吏都愿意为他出力,为他出谋划策。
当地的盗贼和凶恶少年就用设检举箱的办法,搜集告别人的情报,还设置特定官员督察违法犯罪的人和盗贼。
王温舒为人嘴还很甜,善于巴结有权势的人,他对待没有权势的人就像对待奴仆一样。
有权势的人家,即使违法乱纪的事堆积如山,他也不去管。
无权势的,就是高贵的皇亲,他也一定要欺侮。
他玩弄法令条文,玩弄文笔设计陷害下层的一些触犯刑法的平民,好威迫上层豪强听话。
对于违法犯罪的人,一定深究他们的罪过,许多人都被打得皮开肉绽。
或惨死狱中,或判决有罪,没有一个人能走出监狱。
人们说他的得力部下就像戴着帽子的猛虎一样。
于是在中尉管辖范围的奸猾之人,都隐伏不敢出来,有权势的人就替他宣扬名声,称赞他的政绩。
在他担任中尉的几年里,他的属官大多因为他包庇豪强权门的机会收受财物变得富有起来。
自从王温舒用严酷凶残的手段处理政事受到朝廷的青睐后,各级官吏都开始效法王温舒。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百姓一不小心就会触犯法律,所谓官逼民反,刑法越严到了苛刻的地步,只会使天下的盗贼越来越多。
他们大的团伙多达数千人,擅自称王称号,攻打城池,夺取兵器,释放罪犯,拘捕惩罚郡太守、都尉,杀死二千石的官员,布檄文,催促各县为他们准备粮食。
小的团伙也有几百人,至于劫掠乡村的多得数也数不过来。
于是武帝开始派御史中丞、丞相长史督办剿灭之事,但还是不能禁止。
天子又派官员拿着符节,兵攻击,有时剿灭大的团伙时,应该处死的竟多至一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