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朝四百余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贰部 文治武功 第11章 皇权与相权的掣肘(第3页)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

(司马迁《史记》)。

而整个国家范围内,“汉郡八九十”

,也就是作为直属中央的郡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o%—9o%,而且“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扼塞地利”

,意思是这些郡总是穿插进诸侯国土之间,郡的土地与诸侯国的土地犬牙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

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中央集权得到有力的巩固。

这使得诸侯王国在名义上没有被进行任何的削藩,以此避免激起诸侯王进行武装反抗的可能。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导致封国越分越小,诸侯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即使诸侯王胆敢倚仗自己拥兵自重进行叛乱,中央也能很快平叛。

推恩令还规定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允许诸侯王推“私恩”

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

武帝以后,王国辖地不过数县,其地位相当于郡。

这样,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进一步解决了

早在汉文帝时期,对藩王其实就已经采取过措施了,但是却并没有根本地解决问题。

而在汉景帝时期,皇帝更是直接就想把藩王手里的权力调出来,这也就是后来说的削藩,而这样明显是行不通的。

为此,皇帝和藩王之间甚至生过一场战争,也就是后世所称的“七国之乱”

虽然战乱很快就被皇帝平息了,而且还进一步削弱了藩王的势力。

但是,一些比较大的诸侯国,却依旧有着数十座城的拥有、使用权,这些诸侯国对皇帝或是中央政府而言却依旧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这样的局面就一直延续到汉武帝登基。

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从手段上来看就是很高明的,因为汉武帝本人是以赏赐的名义来分解诸侯国,这对他的名声不但没有任何影响,反而还赢得了仁政的称赞,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方面没有动用过任何兵马。

对这个时期的汉朝而言,如何和平地解决掉诸侯势大的事,是皇帝心中一直存在的难题!

这个时期的主父偃,可以说是风光一时,但是他最终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皇帝下令斩杀,导致诛灭九族。

建中朝,设刺史,汉武帝能用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的原因:景帝削藩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国家实力强大,其措施行之有效。

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

它表明:汉武帝不仅正式采用了儒家思想治国,而且取得了成功,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

如果以推广皇帝恩泽的名义把土地再分封给诸侯的子弟,那么看起来是皇帝厚待他们,实际上却使每个封国的面积都化整为零,渐渐缩小,再也不足与中央朝廷抗衡。

并且,“推恩令”

的整个过程都清楚明白,有案可查,不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提的建议,武帝采纳了没有,诏令何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公孙弘,他是西汉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整顿官僚机构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也为西汉的稳定和展做出了贡献。

主父偃诛灭九族后,汉武帝启用平民丞相公孙弘,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僚制度、经济制度和对外关系。

从削藩上面看就略见一斑:过去长子做藩王,汉武帝推行了除长子可以享受藩王外,其他嫡子也都能享受封地和财政税收。

推恩令是汉朝皇帝为了打击藩王制定的法令,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的总体权力,削藩也是皇帝一种打击藩王的手段,目的同样是为了收权,那么推恩令和削藩有什么区别吗?

推恩令和削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间接委婉,最终使整个藩国被层层削弱,另一个则是强制执行,不给藩王任何机会。

先是推恩令,推恩令指的是将原本只能由嫡长子继承的藩王土地,改成藩王的儿子们都能继承各自的封地,只是几个字的改变,实际内容却变了非常多,原本一个人掌控的土地不断被分成几个人所有,这样一来每个人分到的就都是原本藩国的一小部分了。

这种办法虽然会遭到嫡长子的反对,但是原本应该分不到封地的其他人却都会感谢皇帝,因为按照之前的法令,他们在嫡长子们继承土地之后,是什么都没有的。

这样一来,这条法令对他们是非常有益的。推恩令这种手段虽然比较委婉,但确实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对皇帝自己的名声也很有利。

而削藩,说白了就是皇帝下令强制性的将藩王们原本享有的权力、土地都收回来,也就相当于直接就把藩王们废除了,那么可想而知,已经在自己的封地上待惯了的藩王当然不会同意,不仅不会同意,惹急了还有可能直接造反,就会对政权产生一定的影响。

推恩令和削藩虽然是两种手段,但是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收复藩王手中控制的大片土地,好让这些被分出去的地域重新被皇帝自己掌控,但是相比较起来,推恩令和削藩的区别就在于,推恩令要比削藩明智、有效很多。

这是一种逐级进行分封的制度,天子占有重要的领导地位,将权力分别赏赐给诸侯或者藩王,主要是为了将统治的范围扩大。

而推恩令可以说是前者得到一种延续,可是在目的上却生了一些的变化,诸侯或者藩王的权力加强之后,对统治者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要用推恩令来削弱他们的力量,所以说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

而汉朝之后开始实行的推恩令则不同,推恩令规定:每个藩王或者诸侯的儿子都有继承权利的资格。

也就是说,在进行权力交替的时候,推恩令是让诸侯将权力和领土分为几个等份,之后再分别给几个儿子。

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和领土都变得越小越弱,从而达到瓦解诸侯国的最终目的!这才是皇帝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