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兵道争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五十一章 陇西的道路(第1页)

经过了最终的磨炼,自己把一片空白的农民,训练成了一片空白的退伍兵……

当然李适十分清楚,经过这样训练的农民,若谁说还把他当做是农民来看,那才是蠢货。

毕竟真的在军队之中走了一圈,通过军队的扫盲能够识字,而禁卫军的训练与伙食更是给了他优秀的体魄,军队之中的屯田技术因为李适主张军转民的政策之下,绝对是最先进的,最后定期去靖灵殿祭拜来增加信念,可以说,等到这些农民退伍,还真不能小视,不说退伍之后书写什么兵王传奇,以后遇到外敌真需要他们转职,几乎转瞬间就能够直接上手。

可以说,这几位兵家大佬一起出手,的确满足了李适的要求。

哪怕李适是任性的甲方,但是此刻看着他们一个个这么有把握,自然也要让他们试一试!

甘章倒也不客气,马上给李适准备好了清单,显然早就在这里等着,就等李适掏钱了。

李适也没有拒绝,毕竟能够达到自己的要求,那这一笔钱自己也掏得心甘情愿。

李适看了看清单上面的数据,倒也见到甘章详细的列出了具体的数量与效果,至于多少钱甘章倒是没有列出来,因为甘章一直感觉,让李适掏物资总是能够掏出来,而且贼便宜。

而李适则看着清单上的项目,自己的估量,比如说靖灵殿的建设,伙食标准的制定,师资人员的调度,还有物资的调度等等,真量化成钱算上工资,每人每年支出都没到5000刀币。

当然,如果算上一年一发的从军工资,还要要贵一些,差不多也就一万刀币左右。

另外,这年头还算风调雨顺,虽然连年打战,但是物价还平稳,一斗米也就五个刀币。

实际上,一人一万刀币真算不上多,也许第一年稍微多一点,但李适如果以后决定了定死了只收十六到十八岁的青年,按照人口比例来说差不多也就是2%到3%左右的人口,换算两千万人口,也就六十万人,六十亿刀币,当然换成直接物资支付,那就便宜的多了。

而且这些人也不是光吃饭不干活,单是把汉中开发出来就足够这个价钱,以后有什么需要大型开发的建筑工程,这一批人,完全都能够成为生产建设兵团,在需要建设地点的地方进行屯田,为以后进行工程建设做好铺垫,可以是职能的更进一步的细分。

而且这是长期的计划,就算是短期之内,甘章也就只是吸收汉中与蜀地的人而已。

把汉中打造成桥头堡,为即将开始的沟通长安到蜀地的高架桥计划做好屯田准备。

总而言之,李适批了甘章的借条后,甘章就带着五万左右的预备役离开了。

随着甘章一起离开的还有王威,这家伙一直以来都被白起教育,几乎没什么实战经验。

而甘章因为秦系将领中将才虽然有,但帅才太少,找来找去,最终还是落在王威身上。

因为甘章的年龄已经大了,只要不突破到天人水准,那在寿命上到底还是正常人。

虽然比常人也许延寿一点,但也不可能长寿太多,所以甘章多少也需要一个接班人了。

而王威便是甘章选种的人,拥有王家的传承与白起的敲打,王威若说有多么强的指挥能力这未必有人相信,但若说谨慎与苟命的态度,绝对已经被敲打得深入骨髓。

而对甘章来说,在大王手下干活,你还真未必要有多么的强大,只要会苟命就足够了。

因为以现在大汉的体量,往往只要能够把局势给拖住,那任何对手往往就被拖死了。

所以,甘章开始着手培养王威,先让他跟着自己去尝试调度与建设一项工程,从而明白如何指挥几十万人,甚至百万人规模的工程,在这项工程结束,他差不多快三十岁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工程执行的目标之一就是挑选合格且优秀的人进入军队。

而这某种程度上就是给王威铺路,以后他执掌相应军队也不算是空降,多少有些人脉。

再之后,自己该教的也都教了,该铺的道路也铺好了,只要王威不死,靠着一路学来的苟命技巧,想来哪怕是靠熬资历也应该能让他稳稳成为李适麾下三大军团的大军团指挥之一。

();()  当然,如果他能像是白起一样,三十岁执掌一个军团,然后一战刷满战功,那就更好了。

所以,甘章把王威从白起的手上要了过来,自然跟着他一起入川去了。

而对甘章的做法,李适倒也没反对,因为大型工程上人力资源的调度,未必会比战场上的人力调度简单,甘章自己走得就是先工程调度,然后军事指挥的路线。

所以甘章在带新人时也走这条道路,自然就不奇怪了,毕竟李适给甘章创造了客观条件。

只不过当初的甘章是修建阿房宫,而现在李适要甘章修建条贯穿,长安到蜀地的高架桥。

当然,现在甘章过去只是起个头,现在汉中扎下根,先把土地开垦,做好粮食储备。

甘章带着部队离开,开始去汉中进行开垦,李适此刻也没太多心思休息。

因为项策羽与孟西白打败了大月氏的消息传来了,此刻匈奴已经完成了草原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