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种田从成立教派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2章 登基下(第2页)

字旗,今后各处旗帜也会慢慢更换。

这次荆襄道、安右道、安江道、宣庆道、淮扬道五省凡是延寿教控制的地盘,也会有人将大明旗送过去,然后撤下兴汉旗,城池等重要地点包括军旗等,须全部换上大明旗,显示这是属于大明帝国的领地。

同时,延寿教之前开的休息点全部原地转变为驿站,工作和以前一样,但是多了驿站传递消息和公干人员休憩的功能。

安江道和宣庆道只有府所在的州把粮税送到京城去,其余四个州都把粮税扣了下来,安右道、淮扬道的夏粮夏税和秋粮秋税都没送到京城去。荆襄道的夏粮夏税虽然已经解往京城,但是秋粮秋税还没上缴。

因此延寿教忽然之间就多出了一大批钱粮,正好拿来征集民兵、赏赐军队以及进行更多的建设。

政权在手,许多原本不好出手做的事情就会变得理所当然。

例如1o月2日,早就准备好的报纸就开始在全境铺开。

延寿教提前做了造纸作坊不断扩大规模就是等今天。有周宇的技术支持,纸张质量已经足够办报纸了,周宇在24世纪订购几套活字先用着,活字印刷就能咔咔开印。

反正识字的人也就那么些,铺满整个兴汉主要地区1o万份都嫌多。因此提前弄好了一张正反面一共四版的大明官报,提前把内容写好印好,然后把周宇登基为帝的消息用报纸传播出去。

作为第一期《大明周报》,报纸上除了周宇自立为帝的消息之外,还详解了周宇的来历以及创建延寿教的动机,以及历数前后多次与流寇和胡人的战争是如何取胜,最终是如何打败北原,获取了什么俘虏和战利品,现在占了些什么地方。

总之就是自我介绍加夸耀实力,给不知道延寿教以及大明的人一些震撼。

1o月2日,提前准备好的《大明周报》就在各地通过批给零售商人以及报童的方式铺开。

一份报纸批价1文钱,在零售商人和报童那儿最低也要卖2文钱。如果卖不掉完整退回来可以1份退1文钱,不会让你亏本。而你如果卖给识字的读书人,他们愿意出3文、4文甚至5文钱买,那也是你把差价赚去。

因此报纸这个新鲜东西一出现,零售商和报童的售卖热情就非常高,看到读书人只要手上没有拿着报纸的,就会上去推销。

而因为报纸上的消息太震撼,这报纸他们还真的不愁卖。

“这位客官,您知道吗?那延寿教的教主周宇昨天自立称帝啦。这报纸上都写着呢,一份只要1o文钱。您看看,字这么多,拿回去挂起来也好看。”

“客官客官,您看看这是什么字?对,就是大明周报。一看您就是识字的读书人,您知道这大明是什么吗?新皇帝来啦。您别急,这叫报纸一份5文钱不还价,您要几份?”

“卖报纸啦,卖报纸啦,新皇自立,安右道出了个新皇帝~一份报3文钱,童叟无欺,就今天卖这么便宜,明天一份5文钱咯~不买就涨价咯~家里有识字的买一份回去看看咯~”

报纸主要往南方散,中京道里除了京城所在的兴州是秘密散之外,其余的地方都直接公开卖。

因为这东西是新鲜玩意儿,而且上面全是字,显然是读书人才弄得出来的东西,因此一些胥吏即使觉得有些不妥,也不敢上去直接查封没收。

也不是没有比较莽的,觉得把这什么报纸撕了烧了就能显示自己对国的忠义,能入上官的眼。

可惜这样的人是少数,他们撕的烧的也都是少部分。

1o万份报看似很多,1o月2号当天许多地方都没有卖光。可是也没有人把报纸又退回去的,因为他们都挣到了钱,不退也早就回本了,干脆想着再继续卖,并没有觉得一天过去这报纸就过时了。

确实如他们所想,接下来两三天这些报纸都依旧有销量,许多识字的人到处求这报纸,甚至展出了代购,一张报纸一转手,炒作一下3o文甚至5o文的都有。

因为有“聪明人”

把这报纸和新国家“大明”

联系到一起,让人买一份“保平安”

。万一将来人家的大军打过来,遇到兵丁要栽赃陷害你是反贼来勒索,这张报纸拿出来也能转圜一二。

你还别说,不少富人、权贵还就吃这一套。他们虽然仍然在南方,觉得离战争还很遥远,但是粮税已经送不到京城去的事情已经不受控制地传播开了。

京城被封锁,外战结束后即将开始内战的担忧人人都已经感受到。

现在《大明周报》一来,等于实锤了必然生内战。天不容二日嘛,两个皇帝之间肯定要打一场的。

所以万一新皇帝赢了,那这张纸说不定就能在关键时候救自己一命。所以5o文贵吗?太便宜了!

一些不识字的有几个小钱的人都知道花几文钱把它买下来,不管是出于什么想法还是凑热闹。

反正在少数太张扬的零售商和运气不好的报童被兴汉官府抓起来的背景下,第一期1o万份的《大明周报》在兴汉全国大部分主要地区卖了个精光。

它所造成的轰动和冲击,开始动摇兴汉朝廷的统治根基。周宇和延寿教,或者说大明的战绩第一次清晰地出现在了绝大多数国民的视线中。

周宇这个新皇帝的知名度和威望迅迎来一波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