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章 南北两京(第1页)

史可法几人便暗自叹口气。

因为大佬钱谦益这一表态,就意味着东林党在“拥立”

这一大事件上彻底失败,由福王朱由崧监国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户部尚书高弘图给史可法使了一个眼色。

史可法读懂了这个眼神的含意,拥立之功已然旁落,现在他们唯一能争取的就是劝进之功,只有通过劝进来缓和与福王之间的关系。

谁让他们东林党跟福藩之间有着旧仇呢?

刘孔昭又拿出来一份早就已经拟好的百官公启。

先由钱谦益誊写一遍,然后一众东林党大佬摁手印。

第二天,由南京礼部尚书王铎手捧着百官公启,过江拜见了朱由崧,表达南京官绅百姓的殷切企盼,希望他能够出面监国,挽狂澜于既倒。

朱由崧先是百般推辞,最后拗不过才勉强应承下来。

四月廿九日中午时分,朱由崧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下过江到达燕子矶。

这时候,以史可法为的南京官员以及以魏国公徐弘基为的留都勋贵早早的已经等在了仪凤门外,接着就是走一波流程。

在走完流程之后朱由崧并没有急着进城。

朱由崧在这些年的巅沛流离之中也成长了不少。

朱由崧先带着文官勋贵到明孝陵拜谒了太祖高皇帝,接着又拜谒了懿文太子朱标,然后才进入南京,正式接过临国的重任。

过了一天之后也就是五月初一,朱由崧颁下监国之后的第一道旨意——廷推阁员。

这在程序上其实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到了万历之后,大明朝的内阁负责制已经进化得相当完善,国家的大小事务都先由内阁票拟给出意见,再送到司礼监批红,皇帝如果不赞成就打回内阁重新票拟,皇帝赞成就送到六部各司以及各个院寺去落实执行。

在这个制度中,内阁负责决策,六部各院寺负责落实执行,皇帝就只剩下监督权,包括各项权力中权重最大的人事任免权,皇帝也同样只剩下监督权,每次遇到有官员补缺,皇帝只能在内阁拟定的名单中进行圈选。

皇帝通过中旨也能夺回部份人事权。

只是偶尔一两次文官群体还是能忍让。

但是次数一多文官群体就会群起而攻。

而且围攻皇帝的手段也是极狠——官员大面积罢工,让朝政瘫痪!

说起这个,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爷孙俩是深有体会,这两位都是深受文官群体大面积罢工之苦,不过在应对能力上这两位皇帝就有着天壤之别。

嘉靖皇帝是通过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分化了文官群体。

万历皇帝却来了个破罐子破罐,你们罢工老子也罢工。

然后?然后在文官群体和万历皇帝的合力折腾下,把大明给折腾完了,所以史家说大明不是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他爷爷万历。

说这么多其实就为了说明一点,内阁制已经相当成熟。

不光办事效率高,官民百姓的接受程度也高,还有皇明祖训背书,皇帝也奈何不了。

但是北京沦陷后,皇帝和三大皇嗣下落不明,内阁也遭到一锅端,大明的整个官僚机构已经事实上陷于停摆。

所以要想办事,先必须得恢复官僚机构的运转。

要想恢复官僚机构的运转,就必须先有一个大脑——也就是内阁。

然而,程序上没有问题并不意味着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其实还有一件更加十万火急的事情等着朱由崧这个监国处理。

那就是对江北四镇的安抚,或者镇压?

除了黄得功外,其他三镇这会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他们都觉得大明朝快完了,所以都在拼了命的打家劫舍,敛聚资财。

这时候,刘良佐正在凤阳府烧杀劫掠,刘泽清正在淮安府烧杀劫掠,高杰一路洗劫到扬州府还不够,把扬州府城也给团团包围住。

这他妈的哪是官军?根本就是贼寇嘛!

只有黄得功的军队保持着严明的纪律,没有劫掠。

但无论是刚当上监国的朱由崧,还是史可法这些东林党大佬,都没把这事放心上,只是把黄得功所部调到仪真,充当南京的屏障。

至于凤阳、淮安还有扬州三府,且由得高杰他们闹去。

无非就是想要钱财,只要高杰他们还认大明朝廷就行。

……

南京官员是这么想的,远在北京的官员也是这么想的。

&。。。

因为就在朱由崧在南京接任监国同日,建奴大军也杀到北京城外,劫后余生的北京官员自的涌到朝阳门外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