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良知 有情节描写他恐惧的是自己的(第2页)
是幻觉,“餐盘中的眼球是幻觉”
,但偏偏没有想过信会是幻觉的一环。
Ginger越来越模糊现实和幻觉的边界,让读者们对现在的叙事产生不信任的同时,也下意识地忽略了故事最初的线索。
正因为执着于何为真实,何为幻想的答案,他才忽略了一种可能:或许从一开始就不存在真实与幻想的区别,一切都是幻觉,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想到这里,李贤泰睁大了眼睛。他忍不住倒回去翻看前面的情节,那些主人公的自白又有了新的解释。
李贤泰从头到尾捋了一遍,越来越觉得他的猜想很有道理。
没错,就是这样!
虽然被Ginger老师耍了几乎整本书,但他能在结局之前反应过来,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在自得了一会儿之后,李贤泰又有了更多的感触。
即使在已经对幻觉麻木之后,主人公看到邻居妻子的幻觉时仍然会感到恐惧。
他真正恐惧的是那张爬满蛆虫血肉模糊的脸吗?
不,他恐惧的是自己的良心。
《给我的信》并不只是一个恐怖故事,那些令人感到恐惧压抑的幻想场景只是一个载体,Ginger真正想要探讨的,是人的良知。
李贤泰叹了口气,怀着怅然的心情继续看了下去。
就在他以为Ginger会在结尾揭示自己的诡计性叙述的时候,他忽然目光一凝。
主人公习惯性地打开信箱取走他的信件,他麻木地拿着信封准备离开,却看到了自己的邻居也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
对方熟练地打开信箱,从里面拿出了一叠信件,却不小心掉了一封在地上。男人就像没看到似地走了出去,留主人公一个人低下头看着那封苍白的信。
他弯下腰把信捡了起来。
没有寄信地址,没有邮戳,没有署名。
信封上只是写着一个名字。
李贤泰“啊”
了一声,愣愣地看着最后一格中的画面,半晌都没回过神。
*
出人意料。
十个看了《给我的信》的读者中十个都会如此评价最后的结局。
李贤泰也上论坛里看了不少相关讨论,许多人在没看完时都想到了他猜测的那种可能性,但最后也都被Ginger摆了一道,简直被骗得很惨。
对于这部漫画中仍然留存的诸多悬念,读者们也有许多不一样的看法。其中某位悬疑漫画爱好者的解析点赞最高,得到了最多认可。
大家争辩的问题有好几个,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我想把它们放到一起来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主人公还活着吗?
我的回答是:我认为他已经死了。不仅如此,漫画里出现的所有人物都是已经死去的人,换句通俗一点的话来说,这栋楼是栋鬼楼。
第二个问题,信是哪来的,或者说写信的人都是谁?
我认为信来自所有和主人公有过接触的人,他们也许并没有真的拿出信纸,在上面写上自己想对他说的话,但也许只是一个念头或者一个回忆,这些思绪就会变成信件,出现在主人公的信箱当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信都来自不同的人,提起他的口吻和情绪也大不相同。
第三个问题:那些幻觉是什么?
我倾向于有些幻觉或许只是幻觉,有些则是主人公记忆中的场面。至于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就需要大家自己判断了。为了避免被Ginger老师打脸,容我先不说准话。
第四个问题:这个结局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是我最没有把握的问题,因为可能性太多了,我只能说一说当我看到结局时的想法。
Ginger老师设计的这个结尾揭露了一个设定,也就是在这栋楼里,每个人都会收到给自己的信。
但这也是让我最难过的一点。
主人公因为这些信受尽折磨,而真正犯下罪行的邻居却对它们视若无睹。
只有存在良知的人才会被良知谴责,这难道不是人性中最为不公、最为绝望的事吗?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