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1章 新军(第2页)

在那件事之后不久,天子启就病倒了。

汉家的朝政大权,也被天子启大半交到了监国太子:刘荣手中。

从病重卧榻,下令太子监国,到宫车晏驾的三年时间里,先帝虽然每日也都在过问朝中大政,但几乎没怎么直接插手。

往往是刘荣每晚都到宣室殿,向老爷子汇报一下当日工作;

做的没问题,老爷子不置可否,放任刘荣去做。

有问题,老爷子就提出来——却也不会直接命令刘荣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而是会给刘荣一个解释的机会。

若刘荣能说服,老爷子也能挤出一句‘既然太子胸有成竹,朕这个‘太上皇’就不胡乱插手了’之类的阴阳怪气。

若说服不了老爷子,刘荣也不会梗着脖子硬来。

真要说起来,那三年时间,刘荣可是没少在老爷子身上,学到精英级别的‘帝王术’。

唯独细柳营!

那三年的时间里,唯独细柳营,是老爷子无论如何都不让任何人——甚至不让刘荣插手,非要亲自去处理的。

最开始,是天子启以‘朕病重弥留’为由,从细柳营临时拆分出了部分将士,充当宫中宿卫。

听闻天子病重,细柳营将士自然是不疑有他,满是光荣的肩负起了‘宿卫禁中’‘确保政权平稳交替’的神圣使命!

只是天子启这一病重,便是足足三年。

细柳营将士是一茬一茬的入宫,又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调任,或分散到郡县任职,或调任到边关戍疆。

还有相当一部分,因为身体、年龄的因素退役,或是因平灭吴楚而得到封赏后放浪形骸,触犯了法律被治罪。

如此三年下来,原本六部编校尉,共计一万两千人的细柳营,到孝景皇帝驾崩的时候,就已经剩下了不到五千人。

这最后的五千人,也在孝景皇帝国丧结束之后——在太宗孝文皇帝那封‘无限期搁置遣散令’下达足足二十年后,等来了正式的遣散诏书。

细柳营被遣散!

朝堂内外可谓是惊疑之声层起!

但在得知曾经的细柳六校尉,仅仅只剩下最后不到五千的老弱之后,朝堂内外便彻底噤声。

——一切,都是孝景皇帝温水煮青蛙,悄无声息解决细柳营的手段!

刘荣那道遣散诏书,不过是钉死在细柳营棺材板上的最后一颗钉子而已。

细柳营都被遣散了,剩下两支‘兄弟部队’——霸上、棘门二军,自也没能幸免于难。

没有细柳营能打,却和细柳营一样脑后生反骨——没有细柳营的命,还得了细柳营的病,刘荣自也是留不得。

自那之后,本就对先帝、刘荣父子满怀怨怼的周亚夫,更是彻底耍起了性子,连年节时需要功侯出席的重大朝会,都再也没有出席过了。

刘荣也不刁他;

仅仅只是派人,给周亚夫打了一句‘朕撤裁了周氏私军,此乃绛侯一门之福’,便放任周亚夫自怨自艾,自甘堕落了。

先帝有一句话,刘荣还是非常认同的。

汉家需要周亚夫,但不是不能失去周亚夫;

同理:汉家需要细柳营,却也不是不能失去细柳营。

周亚夫这样的将帅,汉家或许能再出几个,或许不能,但能凑合用的肯定会有。

细柳营这样的强军,却是只要想,汉家就能很快拥有很多个的。

——飞狐军就是明证!

只要舍得投入成本和时间,只要能负担的起后勤,汉家可以拥有无数支飞狐军、细柳营那样的常备野战军!

太祖高皇帝立国于废墟之间,尚且能立飞狐八校!

太宗皇帝勤俭质朴,省吃俭用,也还是下血本设立了细柳六校!

而现在的汉室,是经过一整个——至少是大半个文景之治,国力早已空前强大、雄厚的巅峰期!

没道理如今的汉家,就负担不起三到五支,总兵力维持在六到八万人的常备野战军编制。

最重要的是:和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一样——刘荣,也迎来了类似的‘契机’。

一场汉匈平城之战,让太祖高皇帝定下了汉家‘攘外必先安内’的总体国策,从而为汉室边墙留下了飞狐军这么个救火队员,以图中央朝堂能腾出手来,专心解决内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