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高丽都司(第2页)
长期不与外交流,会逐渐的僵化,小到个体,大到群体,则会出现退化。
因此那么很多人看过几遍三国演义,并不妨碍他们在茶馆里,仍然听得津津有味。
“下回再见分晓。”
说书先生留了个悬念,台下的客人们意犹未尽,等说书先生收拾好东西,会来到台下,遇到热情的客人,会主动留下来与对方喝酒。
除了台上的真功夫,台下也少不了下力气,这样说书先生才能得到更多的赏钱。
“说起个笑谈。”
“前些时日啊,有名国子监的学生,捡到了一个盒子,打开一看,竟然像人参,那国子监的国子也胆子大,自己吃了一口。”
“怎么样了?”
人们好奇的问道。
“睡了十几个时辰啊,差点吓死他的同窗们了。”
“人参大补。”
有人解释道。
那人摇了摇头,笑道:“后来大夫看了,说不是人参,是商6,也是那国子命大,要是多吃两口,恐怕醒不来了。”
“商6是什么?”
“神农尝百草的最后一味药,又名断肠草,也是商6。”
“呀,那真是命大。”
茶馆里的人们讨论五湖四海,又说起了高丽的事情,大明又要打仗了,茶馆里的客人们,讨论战争不但没有畏惧,反而充满了兴致。
人们习惯了战争,因为大明的战无不胜,还有他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甚至有人拍着桌子叫嚣,“敢与咱大明作对的,都得死。”
众人点点头,认可这句话。
“高丽的问题,渤尼都司的问题,以及吕宋的问题,还有商人们的问题,看起来不相及,其实是相关的,必须当做一个总体看待。”
文华殿内。
朱高炽不支持动武。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战争并不是目的。
无论在北平布局工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展,与京城的竞争,朱高炽并没有把战争当做第一手段,一直到今日,战争也不是朱高炽的解决问题的要方案。
“我不怕兴兵,战争并不是坏事,可是呢,能不用的情况下,有更好的方法的时候,那么军方要服从大局。”
朱高炽平静的说道。
大明从立国起,战争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如果洪武朝的时候,还需要三五年的修养期,自从燕王父子入京后,十万人以上规模的战争还缓和过两三年外,那么十万人以下的战争没有停止过。
大明当下的疆域,以及万国来朝,已经彻底结束了洪武朝,禁止民间海贸,利用朝贡体系,建立宗藩体系制度的思想。
名器名器,名在前面。
哪怕是西班牙人欺骗杀死印加皇帝的时候,传教士也事先故意把圣经掉在上,以此指责对面一脸蒙蔽,毫无防备的,正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印加皇帝为异教徒。
历史上的大明初期,靠着国内的生产力,以及国外对大明商品的需求,垄断了海贸,禁止民间商贸,任何国家都需要认大明为宗主国,才能进行朝贡贸,为大明建立宗藩体系立下了重要的功劳。
是一种武力征服之外的,极其优秀的政治手段,所以后世美国的高官才会说,后世想要恢复明朝的朝贡贸体系,恢复东南亚的影响力。
金忠,徐辉祖,陈亨等兵部官员,还有五军都督府,乃至内大臣们,错愕的看着太子殿下。
他们有时候跟不上太子殿下的思路。
朱高炽内心叹了口气。
没想到自己也有成为保守派的一啊,保守派在后世的舆论中,可不是褒义词。
如今的大明,上下充满了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思想。
因为武力更具备效率。
但是呢,朱高炽想要的是需求,自下而上的诉求,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思路,否则自己死后,大明会不会变化,朱高炽没有信心。
大明的国土面积太大了,已经是遍观历史,包括后世,前所未有的巨大国家,那么相较而言,需求才是保证大明继续扩张的核心动力。
朱高炽向官员们详细的解释。
“生产力的达,促进了造船业的兴盛,民间物资贸的规模,让海运具备了工业需求的运输能力,所以在高丽的大明商行,我是不反对的。”
“大明需要更多的能源,可是呢,我不想掏空大明国内的资源,从外部获得能源,是对大明长久国运的补充,便观下,只有高丽最合适。”
大明在海外的商人有很多,为什么唯独高丽的大明商行们的势力展了起来,甚至开始冲击国内的民间商行势力。
除了高丽与大明的距离,更有高丽高度的儒家文化和环境,让商人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