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二十五章 读书的重要性(第3页)

“此人是谁啊。”

“年龄这么大。”

不少的家属好奇的问道。

因为国子监的制度,所以毕业的年龄并不是统一的,也不是读完了国子监就能结业,还需要经历实践和答辩两个步骤。

结业除了赠送挂在腰间的玉佩,君子之意。

还会在国子监和礼部登记入册。

但是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二三岁,像此人三十岁的模样,的确是独一例。

“他啊。”

“他是曹端。”

有位年轻的国子,兴奋的说道。

听他的语气,就知道他有多么推崇那位结业的国子,果然,他大声的说道:“曹端是我们国子监有史以来,公认的大家。”

人们越的疑惑。

这么厉害,为什么没有听过他的名字,而且三十岁才结业?

祭酒在台上和曹端说了几句,下面的人听不清,只见到曹端点了点头,随后祭酒大笑,曹端弯了腰行礼,然后才下台来。

见状。

主事才唱下一个名字。

“周承志!”

不久。

上百名结业的国子们,重在台下,一起向导师们行拜礼。

导师们温和而笑,一一回礼。

半日的时间,谢恩礼正式完毕。

谢恩礼是正式的礼仪。

第二日之后。

结业的国子们,各自去拜访自己的导师,私下的行为,属于拜谒礼。

导师们会告诉弟子们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的方,并且给予某些方面的关照和提携,才是国子们最看重的,前一日是荣耀,今日则是前程。

第三日。

礼部官员和北平当的官员,举办大宴,邀请所有结业的国子们参加。

除了正式登记入册,官员们会庆祝国子们,祝福他们成为朝廷栋梁,社稷之福,乃朝谢礼。

虽然国子监已经化繁为简。

可是唐朝兴盛起来的各种科举礼仪,乃至于宋朝变得更加复杂,而从科举改革而来的国子监,哪怕是精细了又精细,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

西方近代兴起的博士毕业礼,和中国古代的谢恩礼有部分相似之处。

规模不小的“鹿鸣宴”

,是方读书人们的毕业礼序曲。

考中进士后,由科状元带领及第的进士们前往礼部列队而立,报上姓名,等待谢恩,接着,状元在主事的引导下与主司互相行礼并致谢辞,随后学子们依次向主司行拜谢礼。

等这些礼仪结束后。

结业的国子们,终于松了口气。

他们与各自的好友聚会,在唐代被称为曲江宴,还会有其余组织,例如方乡会举办的闻喜宴,还有关宴,离宴等。

“恭喜你。”

曹端早就离开了。

他一个三十岁的人,和小年轻们挤在一起,不光别人不适应,自己也不适应。

姜宾知打道。

“一下子成为了你的学弟,你心里不知道如何笑我。”

曹端无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