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学问大复兴(第5页)
绿色的世界。
到处都是草木,密布的植物,是他们一辈子也没有见过的景象,如此的生机勃勃,看得他们双眼愣。
十几层楼高的大厦,进入了他们的眼帘。
从远处的铁道,眺望到了西安城的城郭影子,那里的建筑景象,已经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真想去城里看一看啊。”
“我们不能随意下车。”
工匠无奈道。
他们的火车要抵达大明的都城。
中午。
食物被送了上来,有鱼汤和鱼糕,以及馒头和咸菜,走的越远,他们的伙食水平也越来越好,每个人的脸色开始有了红润。
“世界是圆的?”
“可定是圆的。”
一名中东的学者,极力的肯定道。
“你倒是和我们马蓬瀛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相信你们肯定有共同的话题。”
“是吗?”
“他是怎么说的?”
“马蓬瀛先生是一名女士。”
“我们春秋时期的先民,楚国的甘德与魏国的石申文学家,写的《甘石星经》,观测了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轨迹,现了五个行星出没的规律,还现了木星的伴随星,八百颗太阳的名字,测定了一百二十颗恒星的方位,创造了文学。”
“留下了赤道与道的轨迹,内外度数,也就是甘德理论,与石申理论。”
“根据甘德理论与石申理论,我国一位姓的学者,提出了他的氏理论,定下文宇宙观,与赤线。”
“在甘德与石申明的赤道仪的帮助下,马蓬瀛夫人与这位先生一起证明了大是圆形,围绕太阳转的理论,称为马宇宙概念。”
“并且改进了牵星术,制定了的牵星测量板,推动了大明的航海,文,理大展。”
那名中东的学者犹如听到了神迹。
对于中国学者所言的甘德和石申,以及他们创造的学问,乃至明的赤道仪等,问的非常详细。
得知两人近两千年前的古人,那人满脸的不可思议。
“难怪我们最伟大的先知说学问在中国。”
“如此富裕的社会,达的人口,难怪有如此兴盛的文明,我们来对了方啊。”
学者们开始有了面圣的心态,对于目的大明都城,越的期盼起来。
——
“没有找到亚里士多德署名的书籍。”
学者们见到了朱高炽,脸上虽然有些遗憾,却忍不住的兴奋,此行的收获太大了。
听到学者们的说法,朱高炽也没有怀疑。
说实话。
朱高炽对亚里士多德此人的功绩,他的著作是抱有疑问的。
先不说著作的质量。
此人在十三世纪以前,所有世界各的史书上是没有出现过的,西方人说是从阿拉伯找到的翻译本,三百万字的翻译本,阿拉伯的史书应该有记载吧?
对不起,没有。
原本失传了,通过阿拉伯的翻译本重见日,那阿拉伯的翻译本呢?对不起,也失传了。
我国的孔子,不光是中国大量记载,包括周边各国也有记载。
包括阿拉伯的先知,他们自己同样是大量的史料和记载。
唯独西方的没有。
西方历史书上还说,古埃及的农工区主要是在尼罗河的三角洲,这尼罗河三角洲也承载了大部分的古埃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