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四章 培养自己的商人(第2页)

打个比方。

应府不正是如此?

货币持有量,江淮一带的奢侈,以及比北方要高的收入等等。

但是江淮一带借助人口的密集,还有密布的水道,和成熟的纺织业等等,在当今世界上,的确没有对手。

但是当北平开启了工业,进入煤炭时代就彻底不同了。

北平靠着兴燃料带动的市场,以及更加低廉的工钱,和比江淮朴素的风气。

商品的成本,将会远低于江淮。

在北平,煤炭是自给自足,江淮如果使用煤炭,需要从外运输,在运输成本上,又低于北平。

如果在煤炭时代,北方是比南方要有优势的。

但是南方沿海又有个优点,在海道上更接近世界,海贸上更有优势。

等进入了油气时代又不同了。

大量的进口石油通过海路抵达中国,在那个时代中,就是沿海城市更具备优势。

在煤炭时代,缺煤区想要扭转这个劣势,那就需要更更进步的技术,来抵消这个缺点。

可论对技术的了解,谁能比得过自己?

所以在朱高炽眼里,未来应府可能的竞争,并不可怕。

而且说不定那时候自己都入主应府了。

都是自己碗里的东西,那就谈不上竞争了,可能还会委屈下产煤区,往不产煤区输送便宜的燃料。

当然任何事物有双面性,有来有往,互相反哺,互补优劣,形成良性的循环,才是王道。

周世丰贵人心意已定,只能回头说服外柜的执事们。

改变南下的商略,变为往西的商略。在利润上肯定是不划算的,但是在政治上是划算的。

如何控制山西的煤炭行业呢。

朱高炽不着急。

山西的煤炭资源虽然丰厚,但是在大明朝的底子薄,还需要时间积累打下根基。

而且有晋王府的存在,他也不可能像北平一样。

能入手的,是蜂窝煤。

是时候培养一批中间实力的商人们,去抢占山西的蜂窝煤市场。

通过北平的商人,来控制山西的煤炭业。

不久后。

外柜派出了几名执事,去排查北平的蜂窝煤作坊的现状,然后汇集到本子上,上交给了掌柜。

高珍来到朱高炽的办公室,把册子交给了朱高炽,并信手沾来的汇报。

“近七成的煤炭作坊,仍然保持家庭作坊模式,没有招募外面的工人。”

高珍笑道:“这些人,生怕外头的人学会了自己的生意,所以哪怕知道请工越多,产的蜂窝煤越多,获得的利润也越多,但还是固执的不愿意改变。”

这就是人的观念问题。

这种人放在后世都有许多。

人们习惯了现状,很难鼓起勇气去陌生的环境,不敢踏出去尝试,哪怕不用付出成本。

“用工数低于十人的,有三十七家。”

“用工数在十人以上,二十人以下的,有十二家。”

“用工数在二十人以上的,有六家,其中一家的用工数过了五十人。”

“五十人?”

朱高炽诧异的问道。

五十人可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