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三章 钱袋子要榨干(第3页)

没有这份忍性,如何能把北平三司压下去呢。

只这个性格,就把秦王比下去了。

不同性格的人,面对同样的事,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两种结果。

秦王性格坚硬,他不忍,以势压人,硬碰硬。

实事证明他是鸡蛋,而三司是石头,朝廷在方的制度,已经不可动摇。

以前藩王府一手遮的局面,早就不复存在了。

看不清局势的人,下场就会失败。

张辅见父亲没有多言,但是态度松动,也就不再继续劝下去。

父亲的性格,能有今日的态度,已经是最大的退让了,强求父亲开口表态,只会逼得父亲反而孤注一掷。

反正还有时间,太过热切也的确不太好,容给外面的人一种急着改换门庭的看法。

……

“你觉得那么小辈的游玩,能促进人们乘坐铁道?”

朱棣觉得长子……实在有些异想开。

“今的事,你母亲可是叨唠了不少。”

“当然能行。”

朱高炽说道。

“只怕你们这么奢靡,被御史知道了,会弹劾你们的。”

朱棣不可置否。

堂堂燕王,谈这种小辈出游,当做大事来看待,他放不下这个脸,觉得丢份。

“那是御史们不懂。”

朱高炽用最普通的语气,说出了最张狂的话。

朱棣直觉可笑。

下事,还有御史不懂的道理?

三年一科举。

下读书最厉害的人,都到了朝廷之中。

而御史又是科举出身中最厉害的一批人,多年的观政,出仕后巡视下。

可谓上知文下知理,各风俗人情了然于心。

兵事,民事,商事,下事何事不通?至少在朱棣的眼里是的,他认为儿子得要敲打一番了。

“难道在你的眼里,下的道理只有你懂吗?”

还真是如此。

朱高炽没有反驳。

不是大明的读书人不行,如果在十六世纪不敢说,但是放在十四世纪初期,大明的文明肯定是领先世界的。

不然明末的西方传教士来到大明,也不会惊呼大明为理想国。

十七世纪初正是西方大航海时代。

西班牙征服者踏上了吕宋,意气风的提出,要用两万人征服大明的背景。

在这种自信的背景下,西方人自己主动说出大明是理想国,可见并不是虚话

但是朱高炽多了几百年的见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肯定不会说自己的见识不如古人。

“工业展前,以农为主的社会环境下,提倡节俭是对的,可北平城正在展工业,还提成节俭,那谁来买商品?不买商品,怎么推动工业?”

工业化会带来繁荣。

同样也要把百姓们手中的钱袋子榨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