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从底层爬起来的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上下级敏感关系(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无妨。”

王成义摇头不语,默默前行。

攀至席山梁,稍作歇息时,王成义突兀言道:“成才,日后若有人欺你,必告知于我,我誓为你撑腰。”

“二哥,为何突有此言?”

王成才疑惑不解。

“无他,只因我是你兄长。”

王成义未回头,话语坚定。

言罢,他大步流星,继续攀登。王成才望其背影,怔愣片刻,随即快步追随。

数日后,王逸飞赴碧岩村挂职的公文正式送达柳溪乡政府。县府办公室人事科人员引荐他与乡政府诸位领导相识,餐毕即匆匆离去。

派遣大学生至乡村担任村主任助理,此事在长峰县前所未闻,即便是乡党委书记廖建国与乡长何昌明,亦难以揣测上级意图。

若说是公务员考试中遭人暗箱操作,倒也寻常,但若真如此,何不直接取消其县府办职位?如今王逸飞编制仍在县府,人却外派至碧岩村,实乃耐人寻味。

难道县府意在尝试新机制,让大学生深入基层锻炼,提升基层干部素质与效率?而王逸飞,便是这一试验的先驱?

此设想并非全无可能,但若为机制,当涉及众多大学生,而非单个部门的个体。廖、何二人多方打听,得知全县仅王逸飞一人获此安排,别无他例。

此事令廖建国与何昌明颇为头疼。作为乡党政一把手,若不能洞悉上级意图,实属险境。尤其何昌明,秘书出身,深知揣摩上意之于下属的重要性。

幸而此事尚有转圜余地,无需急于表态。乡党委与政府只需按部就班,将王逸飞送往碧岩村即可。

经商议,廖建国、何昌明与党委副书记杨业生决定,由分管林河片的副乡长刘兴安负责,送王逸飞赴碧岩村履新。

“小王,归乡任职,有何感想?”

老旧桑塔纳车内,刘兴安侧身笑道。

乡间不拘泥于座次礼节,领导多喜坐副驾驶,因路况不佳,前排颠簸较轻,尘土亦少。刘兴安自然占据了副驾之位。

“工作尚未开始,谈不上感想。”

王逸飞目光一闪,“但作为离乡多年的游子,对家乡变化颇有感触。”

“哦?说来听听。”

刘兴安兴趣盎然。

“总体而言,家乡展迅,面貌焕然一新,某些方面已与城市接轨。”

王逸飞沉吟道,“然而,城乡差距似在悄然扩大。”

“何以见得?”

刘兴安不动声色。

“就拿这公路来说。”

王逸飞思忖片刻,“城市道路日新月异,高公路、水泥路遍地开花,而通往长峰县的这条路,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旧貌,至今未有改观。路况恶劣,百公里路程竟需耗时五小时有余,严重阻碍了柳溪乡的展。至于乡内各村之间,路况更是堪忧,三轮车行驶亦显艰难。”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