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各一半(第2页)
这就是对不受待见的小女儿跟备受欢迎的大女婿之间红果果的差别待遇。
她往屋里拉了把苏木。自己坐,少年,你嬢嬢现在眼中只有大女婿,哪还看得到你这么个小可怜。
卢定安笑着表示自己在家吃过早饭来的,但现在闻到香味又馋了,所以还得叨扰阿姨一碗粥。
郑大夫高兴得很:“要吃的,这米还有你起码一半的功劳。”
林蕊往碗里头舀了勺子腌菜毛豆米,给苏木也舀了勺,催促他快点吃。
不受待见的孩子就得有眼力劲儿,自己积极主动地端碗,别指望大人劝饭。
腌菜毛豆米是她妈加了香干跟红椒炒的,好吃的打嘴巴子都停不住,配着新米粥简直一绝。
“妈,根生叔叔那个电动钐镰制造出来没有?”
林蕊喝下一大口香喷喷的新米粥,终于想起来吃水不忘挖井人,得关心农事,“再不做好的话,人家稻子就都全收光了。”
偏偏国庆节过后,她爸又代表厂里头去宝钢考察,不能跟进此事。
林母笑了,转头示意卢定安的方向:“这你得问问你卢哥啊,你妈我对这些真没什么研究。”
“基本上差不多了。”
卢定安赶紧放下手中的筷子,咽掉嘴里头的饭菜,“根生叔叔以前学过电工,他上手快的很。”
他还依据风力独轮车的原理,给钐镰连着的独轮装了风帆。这样车子往前推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调整帆的方向借助风力,度还能上去不少,省却了驱动车子需要的电力。
卢定安看到成品的时候都不由得佩服。
术业有专攻,农具好不好用,怎样才能更好用,的确没有谁能比常年跟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更清楚。
“真的?”
林蕊激动得差点儿直接跳起来,“那就能直接用了?快快快,让根生叔叔去当割稻客,趁着农忙赶紧挣钱!”
眼下分田到户,各家的粮食各家收。
万一没及时收割完毕,一年的辛苦就交代在地里头了。所以公社时代几乎消失不见的稻客、麦客又应运重生。
手艺娴熟的稻客趁着农忙时节一程程地赶秋收,既挣了钱也解了其他田主的燃眉之急。
林蕊特地打听过了,因为过程极为辛苦,所以现在收割一亩稻子能挣五块钱。
按照电动钐镰的度,一天收割十来亩地不成问题。刨除电费之类的成本,挣个五十块绝对小意思。
“这么多钱?”
苏木两眼放光,激动得连粥都顾不上喝,掰着手指头算账,“要是他干上两个月的话,岂不是连手指头都不用剁了?”
两个月六十天,五六三十,正好三千块啊!那三根手指头真剁亏了。
林母板下脸:“苏木,不许在背后说长辈是非。”
苏木偷偷吐舌头,赶紧缩下脑袋吃饭。
“你傻啊!”
林蕊深以与此人同伍为耻,数落脑袋瓜不够用的少年,“哪儿的水稻能割上两个月?这都快一整季过去了。”
苏木不服气:“农作物多了去,除了稻子就不能割别的?什么玉米、大豆,难道都不要收回来吗?对了,还有高粱,成片的高粱地。”
林蕊嗤之以鼻:“你当是什么年代,哪儿来的高粱?现在根本就没人种高粱。产量低又不值钱,张艺谋导演拍《红高粱》时还是特地让人种的高粱呢。”
苏木哪里会这么容易就放弃:“反正肯定有其他农作物能一直收割下去。对了,棉花,棉花要从入秋一直采到过冬呢。”
棉花不像粮食熟起来凑堆,
往往棉桃炸成云朵,同一株上的其他棉桃还含苞待放呢。可不就要来来回回地反复采摘?
林蕊简直不想跟这个傻子说话了。谁家收棉花是直接把棉花杆子砍倒了带回家的?那都得一个个揪下棉花来。
苏木愣了下,老老实实地点头:“这倒也是,那还得先割稻子。趁着秋收没结束,能挣上三五百也总比没进账好。”
三五百,林母下意识想要叹气。这俩孩子真是挣过钱的人了,说起三五百跟三五块一样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