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大明天启朱由校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六章英烈阁开建(第1页)

朝廷新成立的机构名为——财课局,隶属于户部和内廷。

之前大明境内的盐场按区域划分,分别由六个都转运司和八个盐课提举司管理。经过改制之后,重新划分,共计由十八个转运司,以及二十四个提举司来管理,并且这些地方部门全都统一归属于财课局。

多出的这些地方部门,两京一十三省各有分布,不再是之前的一个司可能管理两个省的局面了,做到了更加细化。这些地方部门分别设立在各个盐场的交通要道上,以保证每一个盐场都能够顺利快捷的到达。

设立的部门多了,官职自然也跟着多了起来,之前一个司只有寥寥数人,官员人数严重不足。

在改制之前,盐政机构官员人数不仅不足,而且行政经费低。经过调查朱由校现,有的地方盐政管理机构的官员经费,还是来自批验所对食盐额夹带的罚款,这才勉强维持。

由此也造成了盐政管理机构官员的素质低下,在大明的官场上有一句话叫做——盐政机构是‘破甑疲老’的避难所。这样的行政机构,必然会造成监管不力,给不法分子侵吞盐利以可趁之机。

这次改制,也一并将其废除改进。

新设立的财课局现今专管盐业,当此次改制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将来茶税等也会按此例进行,一并交由财课局管理,这是朱由校的打算。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朱由校和朝臣们又经过数次商讨完善。

为了杜绝盐商有可能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改制措施还规定了每家商人一次性拍卖购得的盐场数量限制。

不仅如此,盐场在商人们租聘期间是可以到财课局申请转卖手续,进行转卖的,但是转卖的话则需要付出比拍卖金还要多一倍的违约金。

就是为了防止会有其他商人进行兼并,就如土地兼并那般。

并且还制定了新的律法,私自开新的盐场者,一经现抄家灭族,罪同谋逆。

经过派出专人调查后统计得出,整个大明境内共有盐场一千四百多个。

当然,各个盐区的需求不同,主要采取的产盐方式有煎煮与晾晒,各个盐场所产食盐的质量与数量也是不同的。

根据调查所得出的数据,朝廷商议后决定,将这些盐场按照产盐数量,质量,以及当地交通状况等因素,划分出三个等级,分别为差等,中等,优等。

三个等级的拍卖底价自然是不同的。

其中,优等盐场共计三百多个,大多集中在湖广,江西,以及南直隶的部分府州等地,主要原因便是水运达,所住人口众多需求旺盛。

看着这些调查数据,朱由校暗暗咋舌,怪不得两淮的盐业达呢,几大利好因素全都集中在这些地区,想不达都难。

此时的朱由校正在视察一项重要工程的奠基启动,那便是之前在辽东答应将士们的,要在京师修建一座英烈阁。

英烈阁的选址问题朱由校也是经过一番考察后才决定的,最终坐落于天寿山帝陵附近,北京的帝陵是一个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可谓风水上佳。

而英烈阁的地址则建在帝陵南面出口处,相当于每家每户院门口所见的迎门墙一般,寓意为忠烈之兵士化为阴兵阴将,誓死捍卫大明之意。

朱由校还规定,等开春之后,在其周围可栽种桃树,取‘桃园结义’之意,寓意这些英烈皆是忠肝义胆之辈。

其实奠基修建工程没什么好看的,但朱由校还是出京亲自前来了,为的便是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态度,对这些为大明为华夏战死之英烈们的重视。

此时已经进入了二月份,天气已经开始渐渐转暖,最起码不似之前那般寒冷了,而现在正是正午时刻,阳光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难得出京一趟,朱由校走出御撵,正眯着眼睛晒太阳呢,身旁忽然传来王朝辅的声音。

“陛下,奴婢听说,朝中许多大人们对陛下专为武人设立此英烈阁颇有不满之意。”

“哦?都有何人不满啊?”

朱由校靠在车沿上,继续晒着自己的太阳,连眼睛都没有睁一下,淡淡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