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大明天启朱由校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六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3页)

“他还时常接济你们母子俩?”

之前便听说过,张二为了不忘记之前的承诺,还特意在自己的手臂上刻下刀疤,想不到这张二可不仅仅是说说,而且还真是这么做的。

朱由校看向已经停止了张二,只见此时的他已经垂下了头,嘴里仿佛在嘟囔着什么。

此刻对于放不放张二,朱由校已经没有那么在意了,反而对眼前这个女人感到好奇,问道。

“若朕所料不错的话,你们家是军户吧,做为军户,私自乱跑,你就不怕朝廷把你们母子二二人当做逃户给抓起来?”

吴三娘磕在地上的头并没有抬起来,只是摇了摇头,说道。

“生在战乱地区,民女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若能逃走也就罢了,若是被抓起来,民女也已经再没什么可怕的。”

“民女只希望孩子将来不再为兵,只希望能得到失踪丈夫的音讯,仅此而已。”

感受到了吴三娘的话语里的决绝,朱由校问道。

“朕已经将辽东势族全都迁去了关内,尔等军户之家大可有上好的田地耕种。”

“陛下此举看似善举,可哪知,我等草民在那些势家大族家中为奴为婢之时,尚有一口饥食果腹,辽东势家走后,我等草民才是真正的噩梦当头!”

吴三娘声音悲戚地继续说道,“民女可以想见,不出半年,辽东百姓将会十不存一,尽皆逃亡。”

吴三娘这话可谓一道惊雷,狠狠的批在了朱由校的头上。

“这是为何?”

朱由校声音有些急促地问道,他不相信自己辛苦谋划的成果,最终却会反而害了百姓。

听到朱由校说话的声音都变了,吴三娘心里也是吓了一跳,觉得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可是陛下问起,又不能不答。

于是根据自己在辽东生活的经历,吴三娘还是老实的答道。

“那些势家在时,虽百般刁难,但还是会给一口饭食,辽东明军一应所需粮草皆由关内供给,可是他们走后,在辽东明军所需粮草将从何而来?”

不用想都知道,既然那些势家们走了,他们自然也私藏不了粮食了,辽东明军所需粮草自然大半就地从辽东本地征收。

朱由校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不错,自然全部落到了我等贫苦百姓身上。”

说到这里,吴三娘凄惨一笑,“辽东百姓壮力已尽皆被抓去从军,所剩皆为老幼妇孺。”

“如此便也罢了,可是每年所产粮食,可够军队征收?和平年间还能勉强果腹,此时建奴兴起,开战之时,朝廷所调拨粮食不够,除了强抢我等草民之口粮,还能有其他选择吗?”

听到这里,朱由校终于知道了自己这一政策的漏洞所在,亏自己之前还志得意满,现在一时嘴里有些苦涩。

吴三娘继续说道。

“建奴不事生产,向来都是以劫掠来搜集粮草,以前我等草民只是被建奴劫掠杀害,往后也将遭受明军劫掠。如此,辽东的百姓安能不远走他乡?”

“我等草民只是希望所种之粮食够交税,不让自己被官府抓去充徭役就已经很满足了。”

朱由校听着这个民女为自己讲述着关于辽东百姓的生存现状,心里也跟着不是滋味起来。

明初的时候,太祖朱元璋实行屯田制,全国最兴盛的时期,每年可产二千万石粮食,使得全国军队完全可以就地支取。

当时朱元璋非常自豪的说道:国家养兵百万,不废百姓一粒米。

其实现在想想,屯田制不过是把压在百姓身上的担子全都压在了军队身上而已,无论是劫掠,招买,还是屯田所得的粮食,都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不要忘了,明初时伴随着屯田制出现的是卫所兵,一代为兵,代代为兵,早在明初的时候,卫所兵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逃亡。

朱由校刚想到这里,吴三娘又继续说道。

“不光要缴纳军粮,还有每家每户出人去当兵,去赋徭役,修城墙,修军械,一去便是大半年,伤了,残了,死了,都无人过问,年年如此,何时是个头。”

“我家男人吴老三便是抓去当了兵,至此两年杳无音讯,我们母子俩在家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望陛下饶恕。”

说完后,吴三娘已经痛哭出声来,趴在地上的身子一抖一抖的。

“辽东的百姓皆是如此吗?”

朱由校声音有些哽咽。

“民女走过的地区,所见皆是如此。”

吴三娘强制止住了哭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