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陈家庄搬到了舟山岛(第3页)
“二叔,北方局势糜烂流民四起,鞑子入关抢劫刚回辽东,这张献忠和李自成又在湖广大闹,李闯攻占了承天府,自封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北上,张献忠攻破黄州正在汉阳附近调兵遣将,对汉阳虎视眈眈,官兵早已经不是他们的对手,说句犯上的话,这大明的天下~够呛,如今也只有南边这一片净土了,咱们得赶快展壮大起来,要不以后都人家口里的食儿!”
陈忠知道承天府有一座明陵,是明朝建造的第十二座皇帝陵,名叫显陵,里面安葬的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佑杬和母亲章圣皇太后。朝廷必定会派重兵防守,怎会会让流寇李自成攻破了呢?还自称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这是准备立国号当皇帝了。
陈忠像是自问,又像是问陈修远。
“怎么大明的军队如何不能战,鞑子打不过!现在流寇也打不过了吗?”
“二叔,李自成、张献忠一开始还好收拾,都一些刚放下锄头的百姓,虽然从者如云但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不过流窜作战时间长了,也就经验丰富了,不是那么好对付了,况且还有鞑子在辽东呼应,每当朝廷快要将流寇剿灭的时候,鞑子骑兵就会入关抢劫,前期后后入关抢了五次了。朝廷也是没有一个固定长远的计划,刚刚对流寇作战有些起色,鞑子来了又调兵对付鞑子,导致流寇屡次做大。而朝廷则在两线作战中,精锐之师基本上已经耗尽,再也没有拿的出手的夜战部队了。当然最关键的是,朝廷没钱了,连军饷都不出来,但流寇有钱呐!每到一地烧杀抢掠,剿富为饷开仓放粮。听说李自成、张献忠的队伍里面有大量官兵投降过去的老兵,是人就要吃饭,老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你让他们有饭吃,他们就尊你为天……”
陈修远曲解孟子明言,下了陈忠一跳,急忙拦住了他。
“兴华慎言!”
看着越说越没谱,但越说越有道理的陈修远,陈忠久在军旅,对与这些事也有所耳闻。鞑子和流寇也就是互相瞅准了机会,大明军队就像是如兴华说的,被两边调动的团团转,最后弄的精锐部队尽失。
“二叔,您知道这大明的银子都去哪儿了吗?”
看着陈忠没有言语,陈修远接着说道:
“大明没钱吗?有!福建郑家家资千万,海上船队所向无敌,靠着海贸利润惊人,但没朝廷的份儿。
各地方的士绅大族,也都是富甲一方,家里银库都堆满了。
逍遥自在的藩王,拥有千万土地,商铺连营更是富的流油,但都没有朝廷的份儿。
还有各地方的官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京城里的官呢,掌握着官员们的考核、升迁、任免,明面上冬天有碳敬,夏天有冰敬,暗里头不知能有多少好处。
朝廷的钱从哪里来呢!以上的种种是都不需要交税的,是从农民手里收税,是从最贫苦的人家里收税,加征的赋税有““辽饷”
、“剿饷”
、“加饷”
、“助饷”
、“练饷”
、“新饷”
、等,名目十分繁多。但是,越加收的流寇就越多,家里被官府搜刮的都吃不上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大臂一挥,就从者如云!流寇越剿越多,流寇越多就要多收税,募集更多军饷,召集更多军队剿寇,这是一个死循环,朝廷是解不开了。”
陈忠听着陈修远的评论,心里惊讶万分,他知道陈修远不是信口胡说,他自己当然也了解一些,就是没有人敢于当面说出来罢了,也有可能就是不想说,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之中,包括他自己,对于流寇作乱、鞑子入关总是感觉,大明享国三百年,些许鬼魅魁魉怎能动摇了大明的根基。
陈忠正思考着陈修远的话,谁知陈修远又说出了惊人的言论。
“二叔,我敢猜测,这大明没有两年活头了,所以我才拼命花钱,建好舟山岛,练出一支善战的队伍出来,这都是咱们日后的依托!兵强马壮才有咱们说话的份儿!”
这话说的陈忠出了一身的冷汗,这可是谋逆的话,诛九族的罪。但华儿就风淡云轻的给说了出来,陈忠忙说道:
“华儿,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此言不能再随意出口了,要小心祸从口出!”
“这些话我当然不会在外人面前说起,就是文抚他们,我也不会随意说起。二叔,您要帮我!”
陈忠听了陈修远的高谈阔论,逐渐被洗脑了,又听到让自己帮助,心里一下坚定起来。
“当然,二叔当然要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