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月明秋水共长花文化背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7章 旁观者(第1页)

这一瞬间,还是到来了?

听到圣上驾崩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头,就像是被一记重锤猛击了一下,那震惊、愕然的火星,飞溅不已:不,不可能!

然而,倒吸了几口凉气之后,那震颤不已的心跳,稍稍平静一些之后,我总算冷静了一点儿:先,这件事情,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圣上驾崩这样的话语,如果不是板上钉钉,有谁敢信口开河呢?

其实,我只是难以置信而已。

离开皇宫之时,圣上还目送着我们离开。而且,当时我也曾经确信,圣上的神情与龙体,并无异常。

我只是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短短的几个时辰之后,圣上就驾崩了!

如今的这个夜晚,对于我来说,圣上驾崩,依然是疑云重重。

一种可能性自然就是,圣上一直龙体欠安,由于旧疾复,宫中措手不及,医治无力,圣上就撒手而去了。这种可能性,也不能说就没有,那一句话说“阎王叫人三更去,不会留人到五更”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圣上就算是贵为天子,在无常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吧?命运的狂风暴雨之中,一盏孤灯,什么时候熄灭,又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呢?

只是,对于圣上驾崩,一些人,恐怕会另有想法。

刘大将军和我们步入皇宫前后,可谓是戒备森严的了。只是,在那数千人马离开之后呢?正所谓“月黑风高夜”

,出现某种意想不到的事情,也绝非不可能吧?

或许,这位名为司马德宗的圣上,本身也没有太大的不是,只是,以他的才识与德行,并不适于那个位置,于是,他就只能够听凭别人的摆布,直至“谢幕”

了。

他的归葬之处,叫做“休平陵”

如果把“休”

理解为休息之类的意思,也就意味着,这位在位二十余年的晋安帝,就此“长休”

于此了。

试想一下,在这二十余年里,各种各样的叛乱,接踵而至,就是他本人,也曾经数次被废,被俘获,被劫持,有何尊严可言?

世上也曾经有过一些“德不配位”

之君,然而,这位晋安帝,在“德行”

方面,或许也没有多少问题,只是,凭他的那点材质,要想稳坐帝位,着实不容易。如此说来,他似乎倒是“才不配位”

了。嗯,在这二十余年里,他只是一个傀儡,一个木偶,成为各式权臣摆布的棋子,活得如此窝囊,毫无作为,甚至只会让人心生怜悯。

如果有来生,如果能够重来,他真的就愿意作这皇帝吗?

论才干,其弟司马德文远胜于他,当初,他之所以上位,也仅仅是因为,他是长兄,而孝武帝偏偏又守着“立长不立幼”

的祖训。

天啊,就连当不当皇帝,也是“身不由己”

了。

如此说来,这样的皇帝,从一开始,就似乎是不应该的了?

但愿,九泉之下,他能够和王皇后重聚,不再历经那么多的征战杀伐、颠沛流离、生离死别、了无生趣。

当我想到这儿的时候,义熙十四年,早已经成为过去。

而晋安帝在这尘世间的一切,永远定格在义熙十四年了。

新春伊始,年号也换了。

此时此刻,我难以入眠的这个夜晚,是元熙元年的元宵之夜。

新继位的皇帝,也就是那位司马德文了。

那个午后,在安帝面前,刘大将军也曾经提到过他。

此前的日子里,司马德文似乎就像是安帝的影子。不过,由于见识、才干上的优势,与皇兄相比,倒是有着某些亮点的:

比如说,他曾经有过亲征桓玄叛军之举。尽管以失败告终,至少,也曾有过戎马生涯吧?

而在刘大将军与桓玄叛军的反复争夺之中,他忠于宗庙社稷,也曾经再次得到“琅琊王”

的封号。

最近这几年,随着桓玄叛乱的结束,刘大将军逐渐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而司马德文与其皇兄、安帝司马德宗,惊魂方定,总算过上了几年安稳的日子。

如今想来,如果孝武帝当初所立的,就是这司马德文,最近这二十多年的大晋社稷,会不会就有所不同呢?

这种假设,怎么能够说得清楚呢?再说,历史从来就没有“如果”

安帝突然驾崩,再加上没有子嗣:这样一来,刘大将军才决定拥立其皇弟司马德文为新君?

或许,其中也曾经有过某种掂量与权衡,对于远离权势中心的我辈来说,无从知晓。我们只知道,如今已经是新的一年,如今换了皇帝,如今已然是元熙元年了。

哦,直接说今上的名讳,是不允许的,即便只是在心里说。既然是这样,以后再说起,或是再想起这位新君之时,倒不如以年号称之,就叫他元熙帝吧?

元熙元年,对于乌衣巷那一带地方,刘大将军渐渐放松了管制。也就是说,巡逻的次数,逐渐减少了;派驻那个地方的兵力,也不过每次就是三五十人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