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年关将至(第2页)
日复一日的巡查、监视,就像一个人每天都要面对清水大萝卜一样,会不会有点腻味呢?
原本,我也想起过“秋后算账”
那句俗话,只是,刘大将军似乎宽宏大量至极,对于乌衣巷里司马宁、孙复那一伙人,也只是多看几眼而已,并不曾采取什么行动。或许,刘大将军深谋远虑,他忍而不,只是不想打草惊蛇而已。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只能再观望一番了。
而且,负责乌衣巷方向的,是昭婷姐姐和刘立兴刘公子,我又何必妄做评论呢?
是啊,刘大将军想得很周全,一开始分派任务,他就不想要我到乌衣巷去:因为,那儿有司马宁!
徇私?如果不是这样,我还能怎样想呢?
当然,能够自由选择的话,我也不愿再到乌衣巷去。那句话说“眼不见心不烦”
,不是深得我心吗?
如果不曾“秋后算账”
,那么,年关呢?
是啊,等对手慢慢麻木了,迟钝了,放松警惕了,刘大将军再奋力一击,那又如何呢?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而目前我所要做的,多半只是凝神静气,养精蓄锐,迎接那一天的到来。
定军山一别之后,没过几天,昭婉姐姐和刘公子,就不辞辛劳,来到江南,投至刘大将军麾下。这一切,又意味着什么呢?
刘公子自称是蜀汉后主的后人,如果他真的想要有所作为,如今这世上,他所能想起,所能够倚仗的,自然就是刘大将军了。如此说来,当初他们不愿追随司马宁,也是很正常的。而更为微妙的是,如今,昭婉姐姐和刘公子,主要的任务,就是要监视乌衣巷里的司马宁、孙复一伙人。这,这也算是一种“不是冤家不聚头”
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至今日,从乌衣巷事件里,我能够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呢?
在内心深处,我总是习惯于责怪司马宁薄情寡义。其实,他和孙复厮混了那么久,那孙公子,自然会暗示他,一旦他能够上位了,所谓的后宫三千佳丽,自然不成问题。于是,利令智昏的司马宁,自然就不会再顾念旧情了。那一伙人之中,倒是那萧正涛和陶辉,不那么张扬跋扈。
年关将近,如果刘大将军要有所行动,他会做些什么呢?
其实,尘世间,芸芸众生之间,有些账目,都是在过年之前算清的。这,跟所谓的“秋后算账”
,似乎也有着某种殊途同归之处吧?如果,如果你把“秋后”
看作一个更长一点的时间段,对于“过年如过关”
这一俗语,或许就会有另一层理解和感悟了?
对于刘大将军的谋略,或许,我一时也难以理解,不过,对于他的能力和手腕,总不能轻易下结论吧?
一开始,有感于司马宁的薄情寡义,我也曾经想着,把那情感比作一张大网。而自己呢,就在这网里挣扎着。
其实,另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如果把刘大将军的相关布置,比作那“天网”
,又意味着什么呢?
从乌衣巷里孙公子、宁王子一伙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就这样被困在那儿了。既不能逃到外面去,而外面的人呢,也不能再到那乌衣巷里来。如此一来,那乌衣巷,就有点像一座孤岛了。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刘大将军这样做,是在浪费时间。其实,我倒是觉得,刘大将军这一招,倒是再高明不过的了。打个比方,他就扮演那大猫,正紧盯着窝里的老鼠。老鼠在窝里,总难免有闷得慌,想出来透一口气的时候吧?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大将军以逸待劳,在一出手,里面的那些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是啊,刘大将军不急于出手,倒不是优柔寡断。而是,在静静地等待着时机。换句话说,做起事情来,他是不做则已,一旦行动起来,就力争做得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当然,到目前为止,这一切,也只是我的想象而已。
我和青儿,刚刚从乌衣巷那边逃回来。按照一些人的想法,就再次让我到乌衣巷去,不是更为合适吗?
然而,刘大将军并不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