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攻心为上(第2页)
凝神片刻之后,司马宁这样回应道:“这诸葛丞相嘛,有经天纬地之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堪称是那个时代屈指可数的一代人杰……”
听到如此高的评价,赵昭婷欣慰不已。
“令先祖,”
她斟酌着字句,“令先祖司马懿,多次领兵,在前线与诸葛亮相抗衡,两人可谓是死对头了吧?而且,令先祖也曾经棋差一招,甚至险些难逃劫数……”
皱了皱眉头之后,司马宁缓缓地回应道:“仔细想来,先祖司马懿与蜀汉丞相诸葛亮,还真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了。从表面上看,诸葛丞相是稍占上风。只是,对于统帅三军者而言,胜负乃兵家常事。他们更看重的,其实依然是整个战争的成败。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丞相尽管神机妙算,才智过人,依然过不了先祖这一关……”
“这?这……”
赵昭婷一时难以措辞了。
“其实,”
司马宁依然不紧不慢地说道,“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先祖需要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甚至,也不妨这样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就没有此后司马氏的功成名就,拜相封王!”
“此话,此话怎讲?”
赵昭婷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缓缓地吐出一口长气之后,司马宁如此回应道:“对于某些事情,世人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试想一下,当时的曹魏一方,也曾经换过别的统兵之人,结果又怎样呢?先祖屡遭猜忌,一度只能靠边站。然而,正因为曹氏宗亲的不争气,才越显示出先祖的绝世之才,不可替代!也就是在与诸葛亮的多次交锋之中,先祖慢慢掌握了兵权,地位也越稳固起来!因此,在内心深处,先祖甚至要感谢这样的对手……”
倒吸了一口凉气之后,赵昭婷暗自思忖道:司马宁的这一番话,看似有点离谱,然而,细想之下,却又入情入理,令人难以驳斥。
是啊,说得再简单一点,对于曹魏宗室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那种种猜忌、提防、忌恨之心,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然而,如果没有司马氏,就无人可以独当一面,无人足以与诸葛亮相抗衡。权衡再三,也只能让司马氏出山了。
世上诚有”
敌国破,良臣亡“的说法,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司马氏父子统帅三军,权倾一时,又岂是易与之辈?
于是,一旦时机成熟,司马氏父子就反客为主,先制人,将原本属于曹氏的江山,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了!
司马氏的迹,追本溯源,确实与诸葛亮密不可分!甚至,也可以这样说,双方有着惺惺相惜的一面。
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习惯于从蜀汉的角度来回顾这一段历史。要这样想,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由于受到角度的限制,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片面的。
此次,跟随宁王子出行,要说别的益处,或许,一时还说不准。不过,到目前为止,有一点,已经可以肯定,那就是,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眼界。单单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趟,也是值得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宁王子的这番话,我的视野,总归是较为狭小的。
回到蜀魏争雄本身,以前,我总是习惯于这样想,这个司马懿,是不是太可恶了呢?他老是挡住蜀汉大军的前路,为曹魏效忠,图的是什么呢?如果没有司马氏父子,那该多好啊!
然而,此刻想来,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先,从曹魏一方的角度来说,他们所占据的土地,远比我们蜀汉多。而另一方面,有才智之人,自然也不会少。因此,不要把对手想得太简单了。在北定中原这件事情上,诸葛亮的内心,还是极为慎重的。
刚才,司马宁的那些话语,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先,他的视角,还是颇为新颖的。
是啊,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北伐,魏国的君臣,还会如此倚仗、重视司马氏父子吗?从这个角度说,倒是诸葛亮成全了司马懿。
于是,司马懿青云直上之后,在回忆起那些和诸葛亮北伐相关的往事,对于自己的死对头,司马懿倒是有点惺惺相惜了?
我们总习惯于说,知己难求。而从司马懿的角度来说,真正的对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不难想象,当司马懿把这些情况想清楚之后,在内心深处,对于诸葛亮,他还是极为敬重、尊崇的。
多年以后,这种想法,也为司马宁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