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女主心仪的他(第2页)
赵昭婷边走边思忖着:如今的这一幕,是不是有点尴尬呢?宁王子选择了默不作声,也自有他的道理。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的脑袋瓜子,可不像小草,割去了还会再生。那么,我对于他,究竟是什么态度呢?
不问是非曲直,不分青红皂白地支持他?这,这是不太可能的了。
我属于刘大将军手下,大将军对我有知遇之恩,因此,我的行为举止,就要考虑一下刘大将军的态度和感受。不过,这一点,甚至都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我所做过的那个梦,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啊,就算我可以忘记蜀汉后主的嘱托,然而,按照目前的这种局势,这晋室,真的就值得我生死以之、死忠到底吗?
一百年之前,倒行逆施的大晋,为什么会有日暮途穷的那一天?那内忧外患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民心,民心的向背。
衣冠南渡之后,也曾经有“王与马,共天下”
的说法,这至少也隐喻着,偏安一隅的晋室,根基并不牢固,需要得到南方名门世族的扶持。而这些名门世族的背后,多少也看出当地黎民百姓的影子吧?
近百年以来,在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方面,晋室似乎只是乏善可陈。不过,在消除外患方面,倒是值得一提。那淝水之战,晋室以一当十,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平心而论,如果没有门阀大族谢氏的运筹帷幄,如果没有南方黎庶的鼎力支持,晋室重蹈覆辙,也不是就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众志成城,并不是一句空话。
现如今,晋室这百年老店,究竟怎样了呢?
前些时候,刘大将军出师北伐,一度收复了包括这洛阳在内的多处失地,然而,这一切,也只是昙花一现。
刘大将军匆匆回师的背后,原因自是不少,甚至是众说纷纭。不过,不能不提到的一个原因就是,朝野上下并不齐心,刘大将军面临着掣肘。既然放心不下,就只能先返回南方了。
因此,后主在梦中所提起的那一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值得仔细掂量一番的。
或者,就像俗话所说的,“帮理不帮人”
。对于这宁王子,我诚然心有好感,情愫暗生,不过,那些是非善恶,总还是要讲的吧?
当然,这是非善恶,一时半会儿之间,也不容易说得清楚。
然而,一旦到了紧要关头,到了需要作出抉择之时,还是要仔仔细细思量一番、掂量一下的。
宁王子虽好,也不能一味地惯着吧?
这几年,我隐隐地现,昔时王谢一类的门阀世族,似乎不像前面数十年那么风光了。
至少,如果目前说起力挽狂澜、重整河山,人们想得更多的,就是刘大将军了。而这位刘大将军,却是出身寒门……
我和这位宁王子,到底是不是一路人呢?
他这么喜欢《洛神赋》,似乎已经把自己比作曹植了。说起这曹植曹子建,才高八斗,在诗歌辞赋方面,名震一时。不过,在权势的争夺上,却是一个失意者、失败者。宁王子自伤身世,引曹植为同道,也不足为奇吧?甚至,这宁王子的处境,还要更为严峻些。
大致上来,今上昏庸懦弱,难有作为。从这个角度看,司马宁倒是不必担心来自于皇室内部的猜疑、忌恨?
只是,今上昏庸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说刘大将军权倾朝野,确实不错。只是,刘大将军的这一切,都是凭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挣来的。也就是说,是实至名归,是令人信服的。从这个角度看,晋室对刘大将军,还是颇为忌惮的。
或许,在内心深处,宁王子也曾这样想,如果今上早一点将权柄让给我,就不会是今天这种样子了?
对于他这种极为隐秘的想法,又该怎样看呢?
能够这样想,确实也是相当难得了。
不过,我倒是觉得,刘大江的权势,是靠自己打出来的!因此,你司马宁不服,是不是要先到军中效力一番呢?靠军功起家,还是较有说服力的。权势与威仪,不能想着靠别人的赐予。
那么,这一点,宁王子能够做得到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不太现实吧?
锦衣玉食惯了,到军营里舞刀弄剑,到疆场上冲锋陷阵,其中的艰难险阻、腥风血雨,不难想象。而宁王子呢,养尊处优惯了,只怕是难以做到了。优渥的条件,看似成全了他的衣食住行。而另一方面,也深深地制约了他。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给他一匹骏马,他能不能够驯服,似乎都还是一回事?
宁王子的出路,究竟会是在哪儿呢?
要说襟怀、抱负什么的,似乎他并不缺少。
他所缺少的,就是相应的历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