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面对谍情营(第2页)
这样一来,我们蜀汉一方的四人小组,就此编入了铁甲营。
当然,我们愿意参与其中,也不仅仅是选边站、帮人打架。
仔细想来,当初如果没有谍情营的刺探,那邓艾的大军,胆子再大,也未必就能越过那摩天岭,进而偷渡阴平关。因此,蜀汉社稷遭致沦亡,有一笔账,是要算在这谍情营头上的。
此外,本座奉旨破案缉凶,如果不是谍情营横加干涉,那失职渎职的叛将魏基立,未必就能够继续逍遥法外。
而那严敏敏以死明志、自尽殉国,这样的一笔账,无论如何,魏骥立也是逃不了干系的。
还有,韩昭此前的那位心上人,就殒命于夏侯衡、庞晓霞之手!
这新仇旧恨,如果做个了断,不清算一下,本座和韩昭将军,又如何能够咽得下这口气呢?
于是,这样的一场对决,甚至不是为了某一姓氏能够君临天下。更多的则是,如何让赤诚与正义之光,不至于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因此,当我向韩昭、林荣、黎影儿说起这件事,一番迟疑与斟酌之后,他们都点头赞同了。
至此,一场暂时看不到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一天夜里,梁凤儿找到我,看看四下无人,才这样说道:“赵姑娘,这传国玉玺,你,你有所耳闻吧?”
我心头一惊:在这样的骨节眼上,她还有心问及这样的一件事情,究竟是何用意呢?
其实,对于这传国玉玺,本座所知,着实有限。
嗯,大致上的脉络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用那和氏璧,篆刻了一枚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虫鸟篆字,以此作为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数百年以来,这枚传国玉玺,屡经磨难。最近的一次,应该就是,汉献帝之时,董卓作乱,江东的孙坚曾经率军攻入洛阳,无意之中得到了这枚传国玉玺,将其私藏于其妻吴氏处。后来,袁术拘留吴氏,夺得这传国玉玺之后,还作了一些时日的皇帝梦。而袁术败亡之后,几经辗转,玉玺重归于汉室。
如此说来,如今的晋王司马炎,再怎么说,在名义上,依然只是属于曹魏权臣。因为,曹魏篡汉,这传国玉玺,自然就在当今魏主手上了。
只是,如今已然是山雨欲来,杀机四伏,作为晋王的心腹,梁凤儿多半不是为了跟本座说说这陈年往事而来吧?
“这,这传国玉玺嘛,本座也曾听说,”
我闪烁其词道,“不是一直都在那魏主手中吗?凤儿姑娘,你,你这是……”
凤儿淡淡一笑:“确实,汉献帝建康元年,在曹丕的胁迫之下,汉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之后,改元黄初,并且派人在玉玺肩部,刻下了几个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现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
眼看凤儿迟迟没有再往下说,带着一丝苦笑,我这样说道:“当年,曹丕做了那样的一件事情,是他父亲曹操想做而没有做到的。当初,曹丕那掩耳盗铃、欲盖弥彰的做法,只怕未必就能堵住悠悠世人之口吧?”
然而,凤儿并没有接过我的话语,她选择了沉默。
那一刻,我暗自寻思起来:当初,秦始皇命人刻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八个纂字。只是,他可曾想到,自己一手所创下的霸业,居然会二世而亡。由此看来,“受命于天”
云云,未必就会很灵验。
不过,作为皇帝的信物,这传国玉玺,也自有其作用。
就拿官府的文书来说吧,如果不曾加盖公章,隐隐就会有着某种“理不直气不壮”
的感觉。类比一下,如果皇帝的那些圣旨、诏书,不曾加盖那传国玉玺的话,多半也就难以服众,难以取信于人了。
嗯,别的且不说,当初孙坚得到那传国玉玺之际,欣喜若狂,为了圆自己的皇帝梦,公然与众诸侯决裂,由此不难想象,这传国玉玺,对于那些公卿诸侯,还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的。
此后,这传国玉玺的辗转沉浮,几度易手,在某种程度上,正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兴亡盛衰。至少,近几百年来,那些改朝换代,都有着这传国玉玺或明或暗的影子。
现如今,晋王司马炎位极人臣,梁凤儿跟我说起这传国玉玺的事情,莫非是要向我暗示些什么吧?
“凤儿,对于这传国玉玺,莫非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