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苏曜回京定策幽州小别胜新婚合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眼下朝廷推行的均田令、科举制以及限制商业垄断等举措,在地方上被妖魔化严重,他们对朝廷又怕又恨。刘虞身为幽州之主,又受当地世家拥戴,他即便有心归降,那些世家也未必会答应。”
众人听后,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在座之人又岂能不知这些
统治者能调动多少力量,根本原因取决于对基层的组织和控制力。
而如今时代,通过庄园制和土地兼并,掌握大量土地的世家豪强毫无疑问才是现今的统治根基。
除了像大将军这般以犯规一样的武力强行打破局面,震慑各方势力的,其他人想要坐稳统治的宝座,那就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当下,代表民心的绝非那些食不果腹、面朝黄土、毫无话语权的普通百姓,而是这些世家大族。
他们掌控着地方的经济、人口,甚至是舆论。
“所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回到这科举之上。”
在一片沉默中,苏曜站了出来:
“经济利益与政治地位孰轻孰重,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心中有数。”
“幽州之地,地处边郡,虽偶有如卢太傅这般闻名天下的大儒,但长久以来,文教受限、人才匮乏,以及立国之基的缘故,他们完全无法与关东世家相提并论。”
“昔年世祖光武帝,册封云台二十八将,竟有二十三人出自关东豪族。”
“一以贯之,以至于当今朝廷官员,尤其是高官显贵,出身关东者已占十之七八,而其他九州各地,就如同被遗忘的角落,其士人虽有才学,却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提拔。”
苏曜的话一出,贾诩当即沉默的闭上了眼睛。
出身武威世家的他太清楚苏曜这句话的意义了。
凉州,在如今的大汉就像一片神弃之地,人才晋升之路几乎被关东世家的庞大势力所阻断,不要说百姓过得的像二等人,就是世家官员们在朝堂上也是广受排挤,因此凉州人才多愤愤不平,当地每次动乱都有大量士子们的参与。
而幽州,作为与凉州类似的边郡之地,其待遇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故而,当地世家,才多钻研生财之道。
“倘若我等的改革,能够向天下各地的学子们打开一扇大门,让他们看到凭借自身才学便能入朝为官、施展抱负的希望,那他们必然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苏曜自信满满道:
“科举制的推行,不仅仅是一场选拔人才的考试,更是一场重塑天下格局的变革,我的目的是让天下英才都有机会为国家效力,让寒门士子、边郡子弟皆有机会崭露头角。”
“是在一隅之地捣鼓自己那点蝇头小利,还是放眼天下,投身于这改天换地的盛世大业之中,相信幽州的世家大族和有识之士,心中自有一杆秤。”
身为后世之人,苏曜的眼光自然不是当今这些能比。
科举制的普及,除了招揽人才外,最关键的就是对国家统一的意义。
在古代交通和通信极为不便的情况下,各地文化、经济差异显著,极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而科举制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将九州大地紧密相连。
通过科举,来自不同地域的学子汇聚京城,他们在同一场考试中竞争,接受相同的文化熏陶和价值塑造,无形之中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可以说是大大的打击了地方分离势力。
而显然,现在苏曜就要用科举制这个武器,来狠狠的收割一波地方士族的人心。
“可是大将军,这科举之事如今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王凌眉头紧锁担忧地问道:
“寒门学子对结果极为不满,此事若是无法解决,别说收天下士子人心了,眼下咱们京中的局势就已经非常不稳了。”
“这正是我亲自回来的原因。”
苏曜双目中精光一闪:
“下来,就让我来看看这科举舞弊一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洛阳,北宫。
在盛大的迎接活动结束后,告别了百官的苏曜被请入偏殿面君。
快步走在太监的前面,苏曜刚一踏入殿内,还不及交出佩刀,等待多时的万年女帝就已出现在了门口。
常言说小别胜新婚,在得知苏曜北方大胜,即将返京的消息时,万年便已坐不住了。
她每天都在询问太监苏曜的行程,掐着时间过日子,日也盼来夜也盼。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